衛生科學局:低捐血量情況料將持續 當中O型血供不應求

本地血庫告急。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周的捐血量只有324個單位,比一般的350個單位少。衛生科學局指出,目前適逢學校假期,低捐血量的情況預計將會持續,當中O型血更是供不應求。
紅十字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天的血庫存量中,A+和O+型血存量都處於低水平。衛生科學局回復新傳媒新聞詢問時表示,長周末和學校假期期間,由於更多國人出國,因此捐血量一般會減少20%。加上如果國人前往一些存在病毒傳播風險高的國家和地區,將造成一些人無法符合捐血條件
擁有超過十年捐血經驗的湯詠恩認為,捐血宣傳應該做得更多。
「我朋友當中,很少人會定期捐血。當然會有一些海報在社區等,不過引起的眼球還不夠,可以做得更好。」
湯詠恩說,她平均一年會捐血三次,但有些因出國行程或是當時的身體狀況而做出調整。她也說,女人在安排捐血行程時,經期也是主要考量。
由於需求量大,O型血最容易出現波動。目前當局已無法滿足醫院的使用需求,每日捐血量遠遠少過使用量。這個問題在長周末時更加嚴重。當局估計,這個趨勢將在6月學校假期期間持續,因此呼籲捐血者出國前捐血。通用血型O型血,可在緊急情況下被任何血型的患者使用。
針對血紅蛋白較低的捐血者,需要等待28天才能進行下一次捐血,而不是過去的14天。等待時間取決於血紅蛋白水平。
衛生科學局表示,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捐血者,大部分無法在較短的等待期內,達到所需的血紅蛋白水平,因此才把等候時間延長到28天。
34歲的龔婉莉曾因血紅蛋白較低而被拒捐血。「我想,哎呀麻煩了,不要去捐血了。只是等到我朋友叫我一起跟他捐血,我就想,好啦,再試多一次吧。如果血紅蛋白比較少,你還是給身體準備好會比較好。」
龔婉莉說,自己在19歲時開始捐血,當時因為朋友邀約而前去捐血,到現在還是保持捐血的習慣。
鷹閣醫院血液科專科醫生黃競興則指出:「如果我們有吃鐵質方面去補充的話,每個星期大概我們的紅血數值會上0.8到1。四個星期大概是足夠時間,來給我們從貧血上升到一個我們能夠捐血的水平。四個星期裡面你吃一些補鐵的,四個星期後你再回來就沒有問題,變成他們(低血紅蛋白者)有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