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胡捷表示,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有象徵意義,表現了央行對於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和擁抱,對於鼓勵Web3的其它應用,有正面的推動作用。「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貨幣體量太小,各自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或穩定幣,對於市場的影響太小,更多是象徵意義。」
Web3.0時代下央行數字貨幣有何作用?
從2022年10月31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的《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來看,中國香港對Web3.0的理解主要針對分布式分類帳技術在資產登記、交易和清結算等方面的應用,包括虛擬資產、穩定幣和綠色債券代幣等,而以數碼港元為代表的央行數字貨幣可作為銜接法定貨幣與虛擬資產之間的「骨幹」和支柱。
在這個語境下,鄒傳偉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在Web3.0時代主要有兩方面作用。
一方面是創新引導。央行數字貨幣享有政府信用背書,具有最高等級的安全性,適用最廣闊的應用場景,圍繞央行數字貨幣的創新成果能溢出到分布式分類帳技術的其他應用方向,從而通過政府主導的基礎性創新引導市場在應用層面的創新。數碼港元在全面支付、可編程支付和離線支付等方面的用例是這個方面的代表。
另一方面是作為法定貨幣與數字資產之間的橋樑。央行數字貨幣屬於法定貨幣,但與數字資產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技術,因此可以作為兩者之間的橋樑。數碼港元在第三代網際網路(Web3)交易結算和代幣化資產結算等方面的用例是這個方面的代表,但需要研究數碼港元能否改善數字資產市場的出入金問題,能否兼容現行的「了解你的用戶」(KYC)、反洗錢(AML)和反恐怖融資(CFT)等要求,以及能否支持貨銀兩訖(DvP)。另外,數碼港元在代幣化存款方面的用例,則反映了一個逐漸浮現的共識——商業銀行的代幣化存款比科技公司發行的穩定幣更安全。
「中國香港也在考慮以央行數字貨幣為儲備發行穩定幣的可行性,這比穩定幣的儲備資產託管在商業銀行更安全。」鄒傳偉說道。
於佳寧認為,在Web3.0時代下,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還包括提升支付效率、促進金融包容性、支持金融創新等。同時,央行數字貨幣的管理難度更低,可以有效降低公司在線業務財務管理、帳目核驗等方面的成本和風險,較之傳統的支付方式更容易和網際網路業務深度結合。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都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創新生態系統,跨境支付和結算一直是重要的需求。」於佳寧表示,通過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兩地不僅可以鞏固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吸引更多創新者和投資者,還可以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便利性,加速資金流動,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與此同時,央行數字貨幣的引入涉及複雜的技術架構和安全保障。於佳寧強調,確保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的穩定性、防止數據泄露和網絡攻擊是重要的挑戰,需要全面考慮技術和安全方面的風險。央行數字貨幣的成功還依賴於公眾和市場的接受度和理解。推廣和普及央行數字貨幣需要教育用戶和投資者,解決對新技術的認知和信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