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學教育階段最令人稱道的就是靈活的上課方式。在靈活、親切、自然的學習環境下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學的知識,進而將學習納入生活,而不是剝離生活。
「在英語學習中,新加坡小學更是如此。
* 以下圖片均來自育青小學官網
小一(P1)新加坡動物園之旅
學校會在STELLAR書籍中挑選出一些故事,比如「毛茸茸的熊」和「漫步叢林」等等,在完成課堂學習之後,P1的學生有機會參觀新加坡動物園,讓他們認識這個鮮活的世界。
小二(P2)裕廊飛禽公園之旅
對於新加坡育青小學小二年級的學生們來說,參觀裕廊飛禽公園(Jurong Bird Park),了解夜間的鳥類的棲息狀況聽起來像是一趟趣味十足的科學考察,但根本上這是一堂英語課。
學生們在英語課上完成「貓頭鷹嬰兒」這個故事之後(故事從STELLAR資源中選擇),裕廊飛禽公園的遊覽就開始了。該活動將使學生們了解語言概念在現實世界中的映射。

STELLAR計劃
教師可以從各種STELLAR Big Books(STELLAR是新加坡英語教育系統,提供英語學習和閱讀的策略主張少教多學)中挑選適合孩子們的教學方式和課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老師會根據這本書給孩子們講解英語學習中關於詞彙和介詞等語言的概念。當被要求指出並解釋單詞的意思時,孩子們有機會參與其中。
走出教室讓語言火起來
學校在課堂學習和走出教室學習之外,還為學生提供各種課程和活動,比如書評比賽和文學欣賞課程等等。

育青小學鼓勵學生在英語課程中採用協作的方式學習,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並通過分組方式互動討論,比如分享他們在閱讀中的感想。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將從被動讀書變為主動讀書,並且還能夠逐漸養成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習慣。
不僅僅是愛上語言學習而已
大部分活動都重視灌輸對學生閱讀的熱愛,但實際上,學生們可以從中收穫更多。
學校表示,針對語言學習建立起來的這些項目,旨在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培養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價值觀(從故事中汲取友情、親情這字兒元素),成為一個能夠表達自己的孩子。

成為一個能夠表達自己的孩子,學校通過活動為孩子們建立起一個練習交流技巧的平台,讓孩子們提升溝通方面的軟實力,為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們也非常喜歡這些故事,他們從這些故事中獲益良多。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代入感,價值觀就在這些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了。
「與國內大不相同,新加坡小學是如何上課的?
已開發國家思維方式務實,具有批判精神,發散而又系統,它的培養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植於從小對孩子的教育當中,是經年累月、點點滴滴的訓練、培養起來的。經常沒有教材,整個學期都是學生自己上網查資料。

數學課這樣上
新加坡小學一年級也可能是這樣上數學課的:
老師在黑板上寫個3,讓孩子們說說任何跟3有關聯的,比如3個蘋果,星期三,3點鐘,5-2是3等等,然後老師再總結一下。
這些課上,可以感受到老師對這種發散而又系統的思維的培養和貫徹,不批評孩子,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新加坡小學二年級,從開始灌輸實實在在的社會和經濟概念,甚至有些小學從小就開始討論一些很宏觀的概念。
比如,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就在課堂上討論自然資源,人和環境的關係;討論人類自己創造的「系統」:比如買和賣;了解錢是什麼,甚至涉及「貿易」這樣的big word。
這些宏觀的概念其實都是很實際的,而且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人文情懷。
思維方式大不同
「思維跟不上」導致的結果就是迷茫和痛苦,只有「對接」上才會真的學有所值,提升自己。當然,這種思維的「對接」也因人而異,有些孩子可能研究生才到美國大學讀,也能適應得很好。
但是很多孩子,他們從小接受中國式教育,習慣了中規中矩的教室,中規中矩的正確答案。即使是討論,也被大框架框住,這樣就很難適應西方的發散性思維的學習方式。
在新加坡的小學,經常可以看到座位是亂的、孩子們是坐在地上的、上課是沒有課本的、但是孩子們都是思維活躍、尊師守紀、全面發展的。圖書館裡到處是各式各樣的沙發,讓孩子們舒舒服服的閱讀,這樣的思維方式根植於教育的每一個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