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新加坡同為亞洲重要的離岸金融中心,也都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兩地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難分伯仲,兩地也經常在各種場合被拿出來進行比較。而對於內地客商來說,兩地雖然都是離岸金融中心,對於如何選擇合適自身情況的地方註冊離岸公司,以取得最大收益,很難有一個清晰的判斷。而離岸公司的運作能否取得最大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地區的境外投資規模。今天,通惠管理顧問從多方面為大家整理了,香港與新加坡的投資優勢對比。

1、實業、金融方向
通惠管理顧問曾經在某篇文章看到過一個有趣的說法:「金融吹下的牛皮,由實業來填上。」雖然有些戲謔的味道,但確實從某些方面體現出金融與實業之間相輔相成,卻又相互制約的情況。而香港與新加坡極為相似,都是著名的自由貿易港,地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產出有限。都為城市型經濟體,基本沒有農業。都依賴服務業和金融業作為經濟支柱。
雖然兩者都曾經出現過製造業時期,但兩地發展方向卻產生分化。香港逐步拋棄曾經的製造業,將發展中心轉入金融和服務行業。而新加坡將以往的低端製造逐漸轉變為高端精密製造業,同時大力發展金融服務產業,使得新加坡的經濟結構更為健康。
2、市場、投資方向
雖然香港擁有大量海外資金進入,但香港似乎並未有效留存這些資金,也並未將這些資金流在香港。潮水般湧入香港的資金,也快速的流向其他地區。令香港更像是資金流動的通道,而不是最終目的地。而從提供的區域服務上(如舉辦國際展會、提供金融及法律服務、作為商品及出口通道等),也不難看出香港經濟更多的是倚賴內地經濟的發展。
新加坡在資金留存方面卻卓有成效,新加坡政府制定的資金吸引政策,引來大批海外資本,並最終流在新加坡的土地上,進行高端製造和設計研發。同時新加坡還通過國家資本,大力進行海外投資,僅在2013年,新加坡對華投資就高達73億美元,而累積投資更達到近6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投資資金並不是來源於新加坡的本地企業,也不是來自於在新加坡有區域總部的海外資本,而是新加坡政府的自有資金。從這一方面不難看出,新加坡政府經過多年積累,已經獲得極為雄厚的資本,並逐步將資本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從這兩項經濟結構情況可以看出,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背靠大樹好乘涼,精準的找到自身在中國這個大型經濟體中的定位。而新加坡作為獨立國家,就如同西遊記中自己出來創業的小妖,必須依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據屬於自己的一席位置。
而從二者的經濟定位上,也更容易對打算註冊離岸公司的地區進行選擇:如果打算實際經營跨境業務,並期望獲得較快發展,選擇新加坡註冊公司更好。而對於打算離岸經營業務,並將離岸公司作為對外貿易的資金通道,選擇香港註冊公司是不二選擇。但無論選擇哪個地區作為離岸公司註冊地,一家專業且有責任心的秘書服務提供商都必不可少。而通惠管理顧問專注個人、企業服務十餘年。
轉載通惠管理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