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販文化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其一躍成為新加坡的驕傲,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新加坡小販中心這一獨特的存在。
日復一日在小販中心解決三餐的新加坡人早就習慣了其便利的程度,不管是堂食還是外帶,都十分的方便。

圖片來源:8視界
說道外帶食物,每個攤都會提供一次性的飯盒,方便又衛生,不過大量的使用一次性飯盒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問題,引起了本地環保組織的注意。
本地一家非政府組織,零廢新加坡,計劃從即日起到明年2月,在五家小販中心推廣環保計劃,鼓勵國民自備餐盒,減少使用塑料餐具。
這一計劃同時也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
該組織計劃在中峇魯、金文泰三道、馬林百列中路、淡濱尼天地和海軍部村莊的小販中心推行這項活動。
自備餐盒,對於很多方面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既可以保護環境,還可以給食客省錢,小販也可以節省成本開支,可以說是三贏的局面。

圖片來源:8視界
一般來說,在小販中心外帶食物的時候,需要額外支付10-20分新幣,但是很多小販表示,其實這根本都不夠成本價,長期下來打包盒其實對於經營來說是一項額外的支出。
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帶餐盒打包食物,其實非常的不方便。
大多數的上班族都是下班之後去食閣買好晚餐回到家吃,如果要自帶飯盒就需要早上帶到辦公室,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很不方便攜帶的,而且飯盒本身就很占地方。

所以其實不是大家不想帶,是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沒有給大家提供這樣的條件自帶飯盒。
零廢新加坡大使表示將在宣導期間,在這些小販中心分發約2000個可重複使用保溫袋,鼓勵食客減少使用一次性即丟餐具。
該組織計劃組織兩次抽獎活動,每當顧客打包的時候,使用自己的環保盒,並展示給環保大使,就能夠有機會參與這個抽獎。

圖片來源:8視界
抽獎的獎品是,保溫環保袋、銀聯預付費卡或者優惠券。
抽獎的辦法雖然可以奏效,但是收效如何,以及停止抽獎後民眾是否會堅持使用保溫盒,都很難說。
提倡自帶飯盒是好事,但是也要考慮到民眾日常攜帶是夠方便,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一次性飯盒的浪費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