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7月9日消息,淡馬錫發布了《淡馬錫年度報告2019》,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為3130億新元,在過去的10年內增長了1830億新元。
此外,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與新加坡同為淡馬錫最大的投資目的國。
持續紮根亞洲,金融服務投資占最大份額
淡馬錫的年度報告顯示,這隻上世紀70年代就已成立的巨無霸成績持續走高。
除了投資組合的凈值增長了1830億新元,淡馬錫的1年期股東總回報率為1.49%,自1974年成立至今的45年以來,復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為15%。自去年7月起,淡馬錫預期市場環境將更具挑戰性,有意調整了投資步伐。本財年的投資額為240億新元,脫售額為280億新元。此外,淡馬錫來自投資組合的股息收入為90億新元。

根據2019年度報告,淡馬錫繼續紮根於亞洲市場,有66%的投資組合分布在此。隨著新興趨勢和機會的出現,淡馬錫過去增加了對歐洲和北美洲的投資,但兩地仍舊不及淡馬錫在新加坡和中國的投資份額。目前,淡馬錫的投資組合中,新加坡和中國市場各占據26%,歐洲10%,北美洲15%。
淡馬錫的投資組合中包含上市和非上市資產,而後者包括公司和基金。如新加坡電信、星展集團、PSA國際港務集團和中國建設銀行等績優投資組合公司,以及國際優質基金組合帶來了穩定的股息和現金收益。淡馬錫認為,對基金的投資有助於加深對新市場的了解,並提供共同投資機會。
「淡馬錫的投資受結構性趨勢驅動,伴隨著人們收入增加以及生活改善,淡馬錫重點關注革新科技、可持續的生活、更長的壽命和消費模式轉型。展望未來,淡馬錫將順應這些趨勢,不斷重塑投資組合。」淡馬錫國際首席執行長狄瀾(Dilhan Pillay)表示。
六個結構性趨勢塑造了淡馬錫的投資方向:更長的壽命、不斷積累的財富和可持續的生活,推動社會進步,共享經濟、更智能的系統和更互聯互通的世界,促進科技進步。

狄瀾同時表示,未來會持續增加對非上市公司的投資來塑造投資組合,他坦言,這一領域的投資總體表現良好,自2002年以來實現了比上市公司更好的回報。
從被投行業來看,金融服務的投資繼續占據淡馬錫投資組合的最大份額(25%)。新增投資繼續聚焦於非銀行金融科技和支付系統,包括運營旗艦支付平台支付寶(Alipay)的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以及全球支付解決方案供應商環匯(Global Payments)。

此外,科技、媒體與電信,仍是淡馬錫的主要投資領域,新增投資包括北美的數字解決方案供應商UST Global 和餐廳外送服務在線平台Door Dash、印度的線上打車軟體公司Ola Cabs,以及巴西的醫療保健電商平台Bionexo。其在生命科學領域也有布局。
持續重倉中國市場
根據公開信息,淡馬錫成立於1974年,是由新加坡財政部負責監管、以私人名義註冊的一家控股公司。
上世紀70年代初,新加坡實現全民就業,政府調整了經濟發展政策,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高科技產業發展。隨後,石油危機爆發,1977年,政府出資成立了新加坡石油公司(SPC),不久又建立新加坡化工集團(PCS)。到70年代中期,新加坡由政府各部門出面興辦的企業(即國聯企業)越來越多,如何管理成為重中之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淡馬錫公司成立了。根據當時政府的委託,新加坡開發銀行等36家國聯企業的股權(總額達3.45億新元,約合7000多萬美元),被授權由淡馬錫公司負責經營。政府賦予它的宗旨是:「通過有效的監督和商業性戰略投資來培育世界級公司,從而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一定程度上,淡馬錫「掌握」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2002年,何晶出任淡馬錫執行董事兼CEO,長久以來,淡馬錫始終堅持價值投資。
自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淡馬錫一直進行著活躍的投資。
除了投資了友邦保險、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平安保險等,淡馬錫的投資名單里還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美團點評、滴滴、摩拜單車、攜程還有螞蟻金服等諸多網際網路企業。
過去10多年來,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組合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而改變,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數據顯示,中國與新加坡同為淡馬錫最大的投資目的國。報告指出:「我們對中國經濟的中期走勢保持樂觀,並期待看到更多推動經濟轉型的改革舉措,促進中國經濟走向更可持續的增長道路。」
目前,總部設在新加坡的淡馬錫在全球擁有11 個辦事處:亞洲地區包括北京、河內、孟買、上海和新加坡;亞洲以外的地區包括倫敦、紐約、舊金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墨西哥城和聖保羅。
此外,據《聯合早報》報道,今年6月,淡馬錫控股旗下的淡馬錫信託基金(Temasek Trust)成立一個亞洲私募股權基金,專門進行社會效應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