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國人過度重視學術成績的心態並不容易,但希望這個改變能從這一代國人開始。」——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
王乙康部長出席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辦的一場論壇時說,政府已經多管齊下,試圖改變這種心態(過度重視學術成績),包括:
取消中小學的部分考試;
評估理工學院畢業生的大學入學申請時,不再硬性規定把O水準成績納入考量等。
部長說,目前已有企業根據技能、經驗和熱忱,來評估員工的能力,一些家長也已經意識到這點。

他說,雖然他希望可以通過立法,讓社會不再只看重成績,但這是不能的,因為政府不能為僱主和社會決定他們該看重哪些能力。他認為,僱主必須首先改變心態,從而影響家長。
改革:
2019年3月5日,王乙康部長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宣布了一系列教改方案:
取代中學分流制:2024年起,新加坡中學實施科目編班全面計劃(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不再有快捷、普通源流之分;
統一全國考試:2027年起,目前的N水準和O水準會考將整合成統一的全國考試;
先期試行:從明年起,新加坡25所中學將試驗推行科目編班全面計劃,並在五年以內把計劃擴大到所有中學,協助學生髮掘潛能、減少源流所帶來的歧視和標籤。

觀點:社會對精英的定義必須擴大 王乙康部長認為,目前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僱主所重視的品質之間似乎存在「脫節」現象,僱主招聘的時候,不能再只是注重學術成績。
改變心態的關鍵:
呼籲企業改變思維和人事政策!
王乙康部長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儘管當前許多新加坡企業在招聘時已經不再重視學術成績,但求職者卻感受不到這點。
-學術成績到底重不重要?
-企業招聘時應不應該以它為主要指標?
這是年初由南洋理工大學學生會主辦,其它5所大學協辦的「The First Step」對話會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與會的王乙康部長說,現在的大學生有豐富的學習經驗,和不斷嘗試學習的很多東西,例如:參與海外交換生計劃、創業、實習等。

但不少學生向他反映,求職時這些經驗不被考慮在內,僱主仍然更注重考試成績,兩者間存在落差。
「我認為我們需要拓寬定義,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學生的表現,可以用什麼新技術來衡量學生的優勢, 而不是學術上的任人唯賢。」
王乙康認為,現時今日,精英的定義不應限制在狹隘的學術精英,而是必須更全面的了解學生能發揮的長處,以及探討用新的方法來評估學生的強項。
「我其實也有刻板印象就是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想要進去一家公司,他就會問成績是多少。所以難免心裡會有這個顧慮。今天就有被他們說的東西有開始在想,其實他們在僱傭時看的已經說不僅僅是成績。」

花絮:當部長不一定需要大學文憑 王乙康本身擁有經濟系大學文憑和商業管理碩士文憑,但對於「唯學歷論」,他明確表示過反對!同時他也相信,隨著人們對文憑越來越不看重,新加坡遲早會出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總理:「再等一等吧,我們現在只是第四代(4G)領導。情況終究會改變的。」
非學術能力固然重要:
可成績的敲門磚作用不會改變!
敏捷度、韌性、適應力、應對不確定情況的能力……新加坡各大企業高管在南洋理工大學學生會主辦的一場論壇上表明,他們最為看中的求職者技能中無一提及成績平均分(GPA)。
不過,無論高管們如何強調非學術能力的重要性,他們並不否認,成績依舊是僱主最容易考量學生能力的標尺。畢竟學習成績的優劣能反映出一個學生能力的強弱,這仍是一個企業的用人標準之一。

成績:舉足輕重的地位 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湧入人才市場,隨著勞動市場經歷前所未有的轉變,僱主愈發看重學生展現的非學術能力。但這並不代表著學生期間的在校成績不重要,據調查,學生的學業成績仍是企業聘用應屆大學生的重要指標,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局長莊凱峰認為:
「大家試圖改變對成績的關注,但其實並沒有替代指標……成績依然很重要。」
不過,他強調,「成績只是敲門磚」。他與在場約550名來自本地六所公立大學的師生與企業代表分享,那些有優異學術成績,卻在面試時用「想幫助人」等教科書式回答問題的申請者,會遭淘汰。可見,面試技巧也是一個方面。

不止看成績,還要看面試表現。莊凱峰隨後舉了一名「從中國小城市移民新加坡」「英語說得不好」,卻展現「對興趣的熱忱與好奇心」,最後成功獲得獎學金的學生例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堅韌的毅力和誠心也可以打動人。」
大學進行一系列改革,學生在學習之餘也通過實習和到海外浸儒等方式充實自我。「但學生的印象是……當他們踏入職場時充滿焦慮,是因為僱主依然會查看他們的學業成績。所以(學生期望與僱主要求之間)有缺口。」
重要途徑:
實習有助於找到心儀工作!
星展銀行總裁高博德曾毫不諱言,倘若學生在參加各類活動的過程中,沒有學習掌握有效技能,這些充實自我的方式失去其價值。
他認為,企業須擁有廣度技能的多面手,這些基本技能包括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敢於超越現狀的創新能力,以及清楚溝通的技巧。

新加坡航空公司人才管理與發展副總裁歐陽福榮也曾告訴《聯合早報》:
「實習不僅幫助學生的履歷看來更完善,學生也能在工作中掌握終生受用的技能。更關鍵的是,讓僱主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你在學業成績以外的能力。」
他指出,實習生是新航人才儲備的重要來源。新航每年招收50名到100名實習生,當中不少人在實習結束時,會收到正式加入新航的邀請。
然而:
一名不願具名的學生表示:「企業代表一直強調招聘不止看成績,但他們一直迴避,一名有眾多實習經驗的二等榮譽學位畢業生,是否與全A學生有同等競爭力。」
另一名大三學生說:「很多企業在招實習生時,會寫明『只供成績平均分在4.0或以上的學生申請,這等於從實習起,就把成績不夠好的人擋在門外。」
由此可見,「改變過度重視學術成績心態」絕非易事!!! 因此,同學們在學校讀書期間,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平時還是要做到多積累、多學習、多豐富自己的技能,周末或假期多出去實習兼職,培養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只有具備全方面的綜合能力,才能立足於競爭巨大的勞動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