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要融入一個地方的文化,就該去他們的咖啡廳坐坐。

新加坡多元種族以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新國的華人群體雖說中文也通,但諸多語彙表達和我們的中文大不相同,聽當地人說起在新加坡的咖啡店裡「踢球」和「釣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新加坡華語你聽過嗎?
有人認為新加坡的中文環境受到地域、環境、政治、文化、種族、網絡及科技影響,出現非常奇特的語言現象。
這樣的結果讓新加坡的華語使用模式,融合多元民族文化色彩,如相較於新加坡式英文(Singlish),這種多語混合、抑或偏離傳統語言規範的中文表達方式,也有新加坡人認為是「現代新加坡華語」。
融入新加坡人經常聚集喝茶的咖啡店(Kopitiam),是了解華人所在區域文化的最佳選擇。

新加坡華人通常把飲料稱為「水」。
例如新加坡的「咖啡店」並非我們認為的文青寫作、閱讀或打發時間的地方,而指的是新加坡日常美食用餐場所。這個詞彙被牛津英語大辭典收錄其中,有趣的是,如果跟著當地人前去,在店裡會被問到究竟要「釣魚」或「踢球」,更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並不是真的踢球釣魚啦!只是語言的一種小趣味。
飲料美祿(Milo)堪稱新國地區人氣指數最高的飲品之一,美祿鐵罐印有球員踢球的圖樣,當地人看圖說故事,久而久之「踢球」一詞就取代美祿。

「釣魚」說法更有趣,掛有棉線的茶包透過熱水沖泡在茶杯中時起時落,有如拉根釣竿「釣魚」。因此漸漸這麼說起來了。
人聲鼎沸的咖啡店裡,「釣魚」與「踢球」之聲總不絕於耳。

麥當勞或奶茶店裡,吸管是暢飲的工具,不過,他們多半以「水草」稱呼我們常見的「吸管」。

新加坡文化多元,中文也有南洋味
新加坡多元文化夾雜,中文語彙使用也跟著十足南洋風情,英語、福建話各種語言融合,包括同樣是在地人用餐場所的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泛指洋人的紅毛(Ang Moh)、黃昏市場的濕貨(農貿)市場(Wet Market)、紅包(Hongbao)或炒粿條(Char Kway Teow)等。

其他源自馬來話,含有高尚或勢利等用語atas,抑或帶有無知或笨蛋意思的bodoh,同樣也被在地華人夾雜並融入中文使用的語彙,更是見怪不怪。
新加坡華人語彙用於日常生活,是多元社會發展的結果,讓華語融入多元種族特色,馬來裔或印度裔等其他種族,也相繼適應這種華語與多語言混雜的表達方式。

現代新加坡中文的對話情景,天天都在咖啡店、小販中心攤位檔口中出現。這種中英文夾雜、福建話和馬來文相混的中文語彙,雖著實讓初來乍到的旅客摸不著頭腦,另一方面也凸顯當地中文語彙表達的多元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