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不闖新加坡

2022年10月08日   •   2萬次閱讀

2000年末,我靠著國內大學的學分、還有GRE和托福成績,去新加坡國立大學讀碩士,免學費,政府撥款每個月1400新幣,合7000人民幣,足夠吃飯租房了,畢業就可以拍屁股走人,這是在全球通行的獎學金制度。但我們發現了另外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那時有大量的中國學生在新加坡讀本科,他們沒有GRE或者托福成績,是憑高考分數入學的,到了之後,先補英語,再正式上課。免學費,住學校宿舍,每個月有700新幣的補助,生活完全不用愁。這在當時很罕見,估計不會有第二個國家接受中國人用高考成績入學。

我們好奇的打探了一下,流傳的故事是這樣的。

新加坡從60年代開始,幾十年高速發展,年均增長近10%,主流的華人生育率遠低於馬來、印度人,加上很多東南亞和印度新移民進入,華人占比一直在降,李光耀擔心,如果不及早扭轉,等逼近50%的臨界點,社會沒有壓艙石,穩定就是大問題。

這個事,無論放到哪個國家都是大忌諱,比如美國,現在歐洲白人占62%,如果降到50%,一樣會有穩定問題。

於是李光耀求助北京,需要從中國輸入人口,尤其高素質的,這不僅有利於新加坡,也有利於中國人在全世界開枝散葉,加強民間紐帶,於是就有了後面的事,中國學生憑高考成績入學新加坡。

這跟現在的情況不一樣,現在中國人有錢了,自己出錢去國外上學,而在90年代,中國人還沒錢,所以新加坡出錢請中國學生來上學。但有一個條件,畢業後需要留在新加坡工作幾年,由於這幾年讓他們融入了社會,很多人就留下來,結婚生子入籍。

聽到這個故事,我們就感慨,新加坡實在太小,大國輕輕扶一扶,對於小國可能就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

其實新加坡很多事,背後都是因為這個國家實在太小。

新加坡人口550萬,比一下,中國香港是750萬,瑞士是850萬,擁有杜拜的阿聯是1000萬,中國深圳是1700萬。

現在都說新加坡大力發展web3之類的新技術,可550萬人里有多少碼農?中國14億人口,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這一類(也就是stem學科)的大學生占4.9%,有6700萬,這才是最基本的生產力,印度排老二3400萬,美國排老三1000萬,新加坡就算也有5%的比例,撐死30萬,分到各個行業,杯水車薪。

單這一條,就是天花板,有人笑說現在新加坡的投資人和熱錢太多,把高端酒店價格拉高了幾倍,創業者都不夠用了,碼農更不夠用。

很多人講,新加坡適用於「總部經濟」,也就是五百強把東南亞以及亞洲的總部放在新加坡,但實際上這是「分部經濟」,新加坡只是大企業在東南亞的運營分部。

新加坡就像天上的風箏,那些有幾千萬理工科大學生,有動不動幾億人市場的大國,就是地球。風箏飛得再高,有一條線免不了被人捏在手裡。

再看面積,新加坡是700平方公里出頭,中國香港是1100,中國深圳2000,瑞士4萬,阿聯8萬。

新加坡主島東西寬50公里,南北寬26公里,繞一圈,兩小時夠了。

新加坡平均海拔15米,如果海平面上升一點,就會失去一些國土。

小,就沒有緩衝地帶,承受風險的能力小,假若一場地震,一場海嘯,或者一次擦槍走火,就會傷筋動骨。150萬外來人口、跨國公司管理人員,以及那些雖然是新加坡國籍,但有其他國家永久居民身份的人,很快會跑路。

西方把李光耀奠定的治國理念稱為「威權主義」,但我認為威權不是目的,威權是為了實用。《聯合早報》的評價是,「李光耀的治國理念並沒有遵循任何教條,而是通過實踐而來。」

李光耀2010年接受西方採訪時說,「我迫於無奈做過些醜惡的事,比如不經審判就把一些人關起來。」他的大兒子接班成了總理,大兒媳婦執掌有「新加坡國資委」之稱的淡馬錫控股長達20年,二兒子做過新加坡電信CEO,以及新加坡民航主席,星獅集團主席。

這就是威權。

90年代有記者問,新加坡人是不是全世界生活在最多規矩里的人,李光耀說,「我可以問心無愧,我們所有的繁榮都是因為我們去干預相當私人的事,比如你的鄰居是誰、你怎樣吐痰,否則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這也是威權。

但李光耀也說,如果成為一個完全自由的西方式國家,會有崩潰的風險,因為人民經常犯錯,「我不是說我做的所有事都是對的,而是我做的所有事都是出於崇高的目的。」

這就解釋了,威權,是為了實用。

其實新加坡也相當靈活,早年要開妓院,民眾很多討論,我們如此「文明」的國家,為什麼要容忍妓院?但現實是,沒妓院,西方大公司的經理人還有遊客沒地方發泄,新加坡的吸引力就會減弱。後來開賭場也是一樣,因為經濟不好,賭盤一響,黃金萬兩。

所以無論威權也好,靈活也好,背後都是實用。

為什麼要把實用做到極致?我以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太小,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挨了十拳還有反擊的能力,一個彈丸之地挨一拳就趴了。二戰期間,日本打中國八年也只占了一部分土地,而打新加坡,英國人在這裡守,兩個月就趴了。

大海上漂一個小木板,根本沒有堅持什麼理想的自由,一切為了不要沉。

新加坡活在東南亞這個大染缸里,既不像瑞士,它所在的西中歐是一個文化、經濟、人種都相近的地方,阿聯也是活在阿拉伯世界當中,而東南亞是一個人種、信仰以及經濟差別很大的一個雜居地帶。

新加坡北面的馬來西亞,當年就是因為排華把新加坡攆了出去,然後獨立,南邊的印度尼西亞,歷史上有過幾次殘殺華人的血腥運動,周遭還有越南、印度這樣的野心家。這個環境里,就像任正非說的,最高戰略和最低戰略都是活下去。

自1965年建國以來新加坡一直享受和平,但不能想當然的認為這會一直持續下去。新加坡建國57年,是「幸運」的處於美國霸權統治世界的時代,美國需要維護全球經濟一體化所需要的秩序,沒人能在東南亞挑戰這個權力。

套用一句俗話,這是時代里的新加坡,而不是新加坡的時代。

小是一個基本特徵,但有一個更有決定性的特徵,那就是地處馬六甲海峽,這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中東的石油由此運往中日韓,世界工廠的貨物由此運往印度洋及中東非洲。

但凡兵家必爭之地,在秩序穩定的太平年代裡有好日子過,但在混亂時代,就會首當其衝承受壓力。

回頭看看新加坡的歷史。

作為咽喉要道溝通兩大洋,這要等到大航海時代以後,也就是西歐強國坐著大船、扛著槍炮到全球殖民,才開始浮現其作用。

所以新加坡登上歷史舞台,跟中國鴉片戰爭差不多一個時代,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登陸新加坡,與當地統治者訂約,開始在新設立貿易站,1824年,兩項新條約使新加坡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軍事基地。

1867年,新加坡成為殖民地,英國直接統治,實行「分而治之」的種族隔離政策,官吏、駐軍和商賈主要是英國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華人包括富商、農民和勞工,馬來人通常是漁夫和船夫,並擔任巡邏警察。

到了二戰,1941年日軍出其不意攻擊新加坡,到1945年戰敗投降,為日軍侵占時期,據不完全統計,這期間有2到5萬華人遭殺害,史稱新加坡大屠殺。

1945年9月,日本戰敗,英軍又回來了,新加坡又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二戰之後,英國國力衰弱,世界各殖民地逐漸獨立,1965年,新加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但與英、澳等國有聯合防禦協議,後又逐漸與美國建立軍事關係,目前美國在新加坡有象徵性的100多人駐軍,航母級的美國艦隊可停靠新加坡樟宜基地。

一句話,新加坡在近代200年分別被英國以及日本霸權控制,沒有抵抗能力,最近幾十年與美國維持軍事關係。在世界棋局裡,只是小小棋子,絕非棋手。

表面上,新加坡奉行不結盟中立政策,但中立從來不只是一個態度,而首先是一種天賦。遺憾的是,我認為新加坡並不具有這種天賦。

一說到中立國,首先是瑞士,能避開兩次世界大戰,它有保持中立的天賦,地處歐洲中央阿爾卑斯山區,既不是咽喉要道,也沒有油氣等戰略資源,也不是運送油氣、糧食、武器的合適通道,正因為此,才有可能勉強置身事外。

德國不打你,不是因為你中立,而是因為不是一定要打你。

反過來看新加坡,咽喉要道,必然被大國爭搶,不可能拱手與人,也不可能放任自流。

雖然是永久中立國,不介入戰爭,但瑞士全民皆兵,男性都要服兵役,現役軍隊12萬,也有全民動員的民兵制軍隊,據說48小時能組織起來60萬人的野戰軍。瑞士全境已建成各種規格的地下掩體,可供全部常住人口使用,每年軍費55億美元。

是不是中立,自己說了算,但會不會挨打,別人說了算。

瑞士銀行以「保密」、「安全」著稱,所以全世界的富豪、貪官、毒梟都把錢存在這裡,據說瑞士管理了全球至少1/3的離岸資產。

但2009年,在美國壓力下,瑞士最大銀行瑞銀向美方支付7.8億美元的罰款,並提供250名美國客戶的信息。2013年,瑞士聯邦議會在一片爭議聲中批准,允許美國稅務機構向瑞士銀行中美國公民帳戶徵收所得稅。

就這一下,「保密」和「中立」都破產了。

還有,瑞士既不是北約成員,也不是歐盟成員,卻在2022年2月宣布參與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凍結俄羅斯有關個人和機構在瑞士的資產,再次打破了「中立」的傳統。

所以,瑞士尚且如此,新加坡又能如何?現實世界裡,沒有獨善其身的可能,何況今天已經是動盪亂世,老大和老二的互信已經破產了,圖窮匕見,全世界都在顫,俄羅斯和歐盟也鬧翻了,地球板塊在破裂和重新拼接,這種局面可能會持續十年。

並不是說新加坡沒有在大國相爭之中走好鋼絲、維持穩定的可能,甚至左右逢源、獲得紅利的機會,但有兩點是底線,第一,新加坡是否能夠穩定,不是自己能決定的,第二,一旦有風吹草動或者矛盾爆發,那對於這個彈丸之地就有不可承受之重。世界這場賭局裡,新加坡這顆棋子既相當重要卻又微弱無比。

所以,有兩件事是今天湧向新加坡的人需要想的。

第一,那些在北上廣深、美英澳新有幾套房子的富人,換國籍、換身份跟換傭人一樣簡單,這些人可以說走就走,來去隨意。但那些拖家帶口的中產,沒有能力狡兔三窟,就要非常小心了。如果一旦輸了,就要輸掉所有,那就不能上賭桌。

幾個月前,我把新加坡比喻成華人的五月花號,這是通向新大陸的一艘船,但不是新大陸本身。創業者們以新加坡為據點,建立全球性的企業,同時也為了在全球各國保障自身的財富和權力,可能利用web3這樣的最新技術,構建一個超越於國家之上的財富和權力體系。

但不要忘了,當年五月花號上有兩種人,第一種是真正大無畏的開拓者,有不同於常人的勇氣和實力,另一種就是無賴、騙子、強盜,在英國本土混不下去了,迫不得已向新大陸求生,而平庸之輩,無論在大海上還是新大陸,怕都是九死一生。雖然最終會有勝者,但墊背的不會少。

接下來有第二點,即使已經身在海外,但不能做空祖國,或者以祖國為對手,有幾個人通過做空自己的祖國發達呢,相反,所做的事都要力所能及的加強祖國,與祖國協同,最好雙劍合璧。

那些登上五月花號前往新大陸的昂格魯撒克遜人,如果沒有大英帝國在背後源源不斷的支持,怕是只能一事無成,暴屍荒野。

其實2000年第一次聽到李光耀向北京求助要人才,我們都有一個最深的感慨,只要你是華人,無論什麼國籍,無論住哪裡,無論中文是否流利,你的根都一直在中國,在東亞大陸,根深才能葉茂,這是變不了的。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