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鎖南洋》、《人在旅途》…新加坡這些超人氣電視劇是怎麼來的

2022年09月14日   •   3萬次閱讀

編者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了追新加坡本土劇,不管是人物演技和劇情設定,都遠遠超出了我的期待。其實在建國之初,新加坡是沒有本地電視台和電視劇的。今天就來看看新加坡電視劇的發展史。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書。

如果提起新加坡的電視劇,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浮現《霧鎖南洋》《咖啡烏》 《紅頭巾》《人在旅途》和《早安老師》等劇集,回望這些電視劇,幾乎每部都是經典之作。其實,在這些電視劇之前,新加坡早有華語電視劇的製作,只是當年並未引起大眾的注意與追看。在過去的近60年里,電視台戲劇組經歷了數次改朝換代,其中1983年的那一次可以說是電視劇製作的一個重要分水嶺。當時梁立人和江龍的加入,使華語電視劇攀上前所未有的高峰。且讓我們從頭說起。

起步

1964年開始,新加坡電視台就開始自製電視劇,第一部電視劇是由舞台劇改編的《黃金萬兩》,接著就不定期地製作了《清宮怨》《父母心》和《打破鏡子的女人》等單元劇,當時的電視處於黑白的年代,戲劇自然全是黑白製作。

1969年,隨著經濟的發展,電視日漸普及,電視台於是成立了「新電戲劇團」,  聚合有志於戲劇演出的人士參與電視劇演出。除了導播和助導,其餘的演員、編劇都是業餘性質,大家都為了興趣而努力耕耘,絲毫不計較付出。進入了1970 年,「新電戲劇團」開始攝製《電視劇場》《戲劇人生》和《花花世界》為總名稱的電視片集,這期間的演員開始為觀眾們認識,他們計有:陳澍承、李三峰、戴鵬、雲昌湊、李茵珠、張為(出道時名張煒)、陳建彬、曾鵬鯤等等,他們都是業餘性質參加演戲,只領取微薄的車馬費,任勞任怨。

《家在大巴窯》

新加坡電視台是在1974年8月1日開始以彩色影像播出,不過本地電視劇仍然停留在黑白製作。1977年4月,一部由陳建彬編劇、李明芬導播的兒童連續劇《家在大巴窯》播出後,引起相當熱烈的迴響,顯然為本地製作的電視劇打了一支強心針。

這個時期,電視台開始主辦「業餘演員訓練班」課程,以培訓新一代演員,這一期的演員就有大家後來都熟悉的向雲與梁志強。

新廣出版刊物《電視廣播周刊》封面人物:向雲。

1978年4月14日,電視台推出了全長4集的連續劇《青春樂》,拍攝手法上有了明顯的進步與突破。那時候負責電視劇攝製的導播計有蕭之滄、郭元寶、李明芬、黃笑秋、韓國萍和蔡萱等。進入80年代時,戲劇組開始以彩色攝製電視劇, 導播的陣容也加入了黃卓雄、胡益發和林楓音。

華語電視劇受到重視

在鄭東發先生的主導下,1980年2月1日,「新加坡廣播電視台」(RTS)易名為「新加坡廣播局」(SBC),當時戲劇組領導馮仲漢先生開始大展拳腳。

配合政府在1979年開始推行的講華語運動,配音組已經在一年前建立起來,為廣播局引進的香港電視劇,如《刀神》和《天蠶變》等配音後才播出。不久,香港的配音專家王玫和毛威夫婦被聘請過來,進一步加強了配音組的陣容。

由於70年代的台灣電視劇《保鏢》《英雄》《一縷相思情》和《天涯路》等在本地大受歡迎,於是新廣開始從台灣引進台前幕後的人員,這包括編劇林能寬、羅芝台;歌手及演員如王美力和孟滌;以及從馬來西亞過來的黃文永、柯莎菲等為數30多人。

1981年,廣播局開辦了第一期「演員訓練班」,同時也培訓配音演員,由毛威老師和語言專家朱炳權負起教學任務。學生中就有大家熟悉的鄔偉強、李榮德、張永權和周如珠等。訓練班結業後,新廣簽下了新加坡電視史上第一名全職演員何潔。接著1981年底又開辦了第2期「演員訓練班」,學員包括黃佩如、李文海、林麗雲和蘇春興等。

1982年兒童電視劇《小DD》。

在馮仲漢的領導下,戲劇組這期間拍攝了好些兒童劇,如《綠野童心》《長鼻子》和《小DD》等,受到觀眾們喜愛。尤其是《小DD》這部機器人電視劇,劇集播映時,小DD圖像還被盜印在T恤上販賣,兒童們穿著滿街跑,受歡迎程度前所未見。成人電視劇則包括《悲歡年華》《落日餘暉》《母親》和《情結》等。

向香港電視人招手

這個時期,香港電視劇《變色龍》《網中人》《親情》和《太極張三丰》等在新加坡播映後大受歡迎,廣播局於是開始改變策略,向香港幕後人員招手。率先加入新廣的香港幕後人有導演區玉盛、吳喬頤、陳宇超;編劇有何開榮、麥石麟、甘惠寶、趙志堅;資料搜集員文樹森及何維佩。新廣也積極發掘培養本地創作人,1982年我加盟新廣,成為戲劇組第一位全職本地編劇。

馮仲漢在出任戲劇組總監期間,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術,力求提升本地製作的水準,並創作貼近本地民生的電視劇,於是籌劃了把新加坡本土作家的小說作品改編成單元劇,如李廉鳳的《晚來風急》和蔡淑卿的《那篇春的詩》等。

《實里達大劫案》和《新兵小傳》

1982年,戲劇組與新加坡警察部隊合作,拍攝曾經轟動本地的大案件,由林能寬與朱克聯合編劇、蔡萱監製、區玉盛導演、錢治鋼和黃文永等主演的《實里達大劫案》在1982年7月25日播映,引起空前的轟動,這部單元劇也使新加坡觀眾對本土電視劇開始建立了信心。

馮仲漢再接再厲,與新加坡國防部合作,創作了以新兵為題材的《新兵小傳》系列,一共6集。這部劇集由來自香港的吳喬頤監製,並在1983年3月11日首播,獲得廣大觀眾的讚賞。

然而這一部劇在拍攝期間,新廣已經開始部署更多香港幕後人加入戲劇組,馮仲漢領導的戲劇組在熱烈慶祝《新兵小傳》取得成功之際,也面臨改朝換代的暗流。

梁立人加入新廣

1983年3月1日,梁立人受聘加盟新廣,出任戲劇處處長,這期間正是《新兵小傳》播得如火如荼的階段,整個戲劇組充滿了無限的活力,也充滿了無數個問號。然而,由梁立人帶來的一股新動力,正準備從馮仲漢手中接過戲劇組,領導新加坡電視劇走向新紀元。

馮仲漢策劃的電視劇《新兵小傳》VCD光碟。

在梁立人到來之前,馮仲漢已經為廣播局華語戲劇的起飛做了不少的鋪墊,這包括培養了許多知名小演員;辦了共四期的演員訓練班,培養了數十位優秀的演員;同時,配音組這時已經具備一流的配音水平,解決了部分演員華語不標準的問題。

童心未泯的幫主

梁立人在1983年3月1日到新廣上任,一臉笑容的他看起來特別和藹可親,一點都不像身居要職的上司。他有個外號叫做「幫主」,因為他帶領著數十人的「香港幫」幕後群來到新廣,香港班底都以「幫主」尊稱他,對於這樣草根的稱呼,他欣然接受。

梁立人出任新廣戲劇處處長時只有35歲,他親切、主動、熱誠,絲毫沒有半點架子。梁立人總是童心未泯,對一些新奇的事物和發明特別有興趣。他也喜歡和下屬下棋,但是萬一他輸了,他還會耍小孩子脾氣不肯服輸,猶如一個大小孩。

《霧鎖南洋》劇本與特刊。

梁立人出生於中國廣東梅州,說得一口流利的華語和粵語,初到新加坡時,他就計劃創作一部關於華人先輩過番南洋奮鬥紮根的劇集,還一早給這部劇集取了個很有分量的名字《霧鎖南洋》。他帶領創作隊到新加坡歷史檔案館搜集資料,訪問許多先輩,了解1900 年代前後的新加坡民生與歷史。當時的編劇除了來自香港的麥石麟、甘惠寶、何開榮之外,還有本地的鄭亞本和我, 本地的歷史學家蔡史君被邀請擔任此劇的顧問。

電視劇《霧鎖南洋》之「風雨同舟」劇照。左起:吳瑰岸(吳岱融)、李茵珠和黃文永。

閉門「度橋」

梁立人把香港電視劇創作的方式帶到了新廣,那就是像集中營一樣地把大家「困」在一個斗室里,日以繼夜地不停討論、思考、腦力激盪、天馬行空地思維撞擊,然後編成了一段段的戲劇橋段。我們每天的創作時間可以從早上十點開始,堅持到晚上十點鐘,直到腦袋裡再也震盪不出能量才散會,明天一早又再繼續。花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我們終於編好了第一階段「天長地久」的13集劇本。

梁立人在創作《霧鎖南洋》劇本時,就把劇情規劃成兩個階段,以日本侵略新加坡時期作為分界線,第一階段是華人先輩過番南洋打拚的「天長地久」,以及和平時期的「風雨同舟」。

《霧鎖南洋》要江龍執導

當時梁立人嘴裡常常提起一個人,因為他是梁立人心目中執導這部戲的最佳人選,一定得由他來拍這部戲的開頭部分,那就是香港麗的電視當年的大製作《浮生六劫》的首輪導演江龍。

《霧鎖南洋》班底。左起:編劇蘇春興、演員黃文永、向雲、導演江龍、演員黃佩如。

江龍也知道他將被委以重任拍攝大製作《霧鎖南洋》首二集,當然心中早已做好準備,可是當他走馬上任的時候,卻因為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與梁立人有所出入,經過一番斟酌後,決定重新創作《霧鎖南洋》之「天長地久」的劇本。新的創作團隊是監製賴水清,編審楊基,編劇是我和甘惠寶等,劇本諮詢增加了李廉鳳,而梁立人則負責創作《霧鎖南洋》之「風雨同舟」。

梁立人與江龍二人的合作,盡顯「英雄重英雄」之互相欣賞,相互信任的本色,梁立人的寬大胸懷更是有目共睹。

蘇春興與梁立人(右)。

左起:黃文永、戴鵬、江龍。

梁立人在新廣任職的3年里,先後創作了1984年的《霧鎖南洋》之「風雨同舟」及《赤道朝陽》;1985年的《大俠吳三奇》《人在旅途》,以及1986年的 《盜日英雄傳》;先後捧紅了黃文永和向雲等多位演員。

與此同時,喜愛創作的梁立人也為電視劇創作了多首主題曲及插曲,較受歡迎的計有《怒海萍蹤》《不怕榴槤頭上落》《吾家有子》《風雨同舟》《鐵蝴蝶》《人在旅途》和《盜日英雄傳》等。

1986年初,梁立人3年合約滿期,決定不再留任,他向廣播局推薦提升江龍接替他的處長職務,離開了他服務了3年的新加坡廣播局。

江龍接棒乘勝追擊

江龍祖籍中國上海,有北方人豪邁爽朗的個性,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由於是演員出身,江龍導戲和創作劇本時總是七情上面,讓演員和編劇能夠非常精準地感受到角色的感情深度。與江龍合作,你會被他生動的描述深深吸引住,仿佛就像進入了他陳述的虛擬境界,非常享受。

我和江龍合作過多部劇集,從他抵新的第一部電視劇《霧鎖南洋》到後期的制服團體題材的電視劇,如以海軍為主題的《壯志豪情》;及以監獄為背景,描寫監獄官與犯人的故事的《鐵獄雷霆》。

電視劇《鐵獄雷霆》宣傳海報。

追求出人意表

與江龍合作,你永遠不知道他對「最滿意」的標準在那裡,跟他一起創作電視劇,他需要你不斷地刺激他的思維,很多時候你會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小動作而引發他的種種聯想,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激發的思維火花,而江龍擁有多年豐富的創作經驗,他可以舉一反三、逆向思考、天馬行空、作繭自縛然後死裡逃生地不斷蛻變。他認為,創作就是要想出觀眾想不到的情節,這才能叫觀眾們追看你的戲,如果「看頭知尾」,觀眾肯定會舍你而去。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