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江龍一起創作劇本是一件很享受又極其勞累的差事,因為今天已經敲定好的分場,明天可能就被他自己推翻,就因為昨天散會後,他一個晚上重複思考後覺得不滿意,今天就全部丟棄,重新再來。有時候劇本都已經寫出來了,也會被全部推翻,重新再寫。這就是他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最好的自我要求。好,還要更好!不斷打破給自己設下的局限,所以江龍創作的戲特別引人入勝。

電視劇《紅頭巾》特輯。
好戲連連
江龍在1986年初接手梁立人的棒子後,戲劇組不斷有佳作湧現,例如1986年的《紅頭巾》《芝麻綠豆》《天涯同命鳥》;1987年的《五腳基》《調色板》 《戲班》《奇緣》; 1988年的《空軍》 《邊緣少年》《迷離夜》《舞榭歌台》; 1989 年的《早安老師》《浮沉》;1990年 的《壯志豪情》 、1991年的《鐵獄雷霆》《金色珊頓道》以及《三面夏娃》等等。

江龍策劃的電視劇《空軍》海報。
在兩位香港主將的領導下,戲劇組從1983年1月的每周一個小時節目,增加到每周五晚雙線播映,也就是6點45分和9點30分有兩部連續劇播映,另加半個小時的「環境劇」,周六則有不定期播映的「電視電影」,周日則有情境喜劇《敢敢做個開心人》;使到螢光幕上的人生百態變化無常,內容非常豐富。
在梁立人和江龍的時代,新廣也開辦了第五期到第十期的「演員訓練班」,以及「三開演員訓練班」,還有「業餘演員訓練班」,培育出數以百計的新血。同時也開辦了「助導訓練班」及共五屆的「編劇訓練班」,並且舉辦了多屆的《才華橫溢出新秀》,發掘了鄭惠玉、陳麗貞、劉琦、周初明、陳秀麗、黃嫊方、鄭秀珍、李銘順等新秀。

電視劇《咖啡烏》男女主角:向雲與林明哲。
新加坡電視劇國際矚目
如果說梁立人帶領新加坡廣播局的華語電視劇起飛,那江龍則是讓新加坡電視劇走向國際,享譽全球。
進入90年代,新廣的電視劇受到大陸觀眾的追捧,在中國播映後非常火紅,接著打入亞洲各地的電視領空,買入新廣電視劇的地區和國家就有香港、台灣、日本、泰國、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錄像帶版權甚至銷售到澳洲、加拿大、美國、南非等地,所到之處都深獲好評。
無可否認,新加坡的電視劇在90年代曾經叱吒風雲,製作水準領先許多國家, 不遜於港台製作,這些榮譽都得歸功於當年新廣主帥鄭東發先生的慧眼及魄力, 還有來自香港的梁立人、江龍等功臣的無私奉獻。當然,本地同事的配合和努力也是不容忽視,像第一部打破收視百萬記錄的電視劇《咖啡烏》的監製蔡萱,他的努力和功績更是有目共睹。新廣電視劇當年氣勢如虹,全靠香港人才及本地同事全面配合,才得以百花齊放,佳作連連。

蘇春興
作者簡介:
蘇春興1980年開始創作及編寫廣播劇、電視劇, 是新加坡電視台第一位全職編劇。1999年離開電視圈轉投珠寶行業,併到曼谷經商。編寫過的劇本包括《霧鎖南洋》《紅頭巾》《咖啡烏》《怒海萍蹤》《亞答籽》和《早安老師》等。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為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為觀眾製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