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 學者展望2022的未來。分析當下疫情的挑戰、疫苗接種與推廣後的下一步、新冠疫情如何結束、應對下一次大型傳染病的方法,並提出科學研究任存在的xin
疫情的挑戰
COVID-19 是過去 20 年來繼 SARS 和 MERS 之後的第三次冠狀病毒爆發。在過去兩年中,全球醫療基礎設施受到了嚴峻考驗,新加坡也不例外。2020 年,我們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感染浪潮,首先是輸入性病例導致社區傳播,出現在衛生機構和長期護理機構的聚集性病例,以及在我們的勞工宿舍中爆發的大規模疫情。
包括 NUS 在內的許多全球機構深入研究,臨床管理和公共衛生政策的範式不斷變化。我們適應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包括社會限制、數字互動和不斷演變的安全管理措施循環。

在新加坡和其他國家試圖消滅病毒的「零新冠時代」,嚴格的接觸者追蹤、隔離和檢疫被廣泛使用。但這是不可能的,重點是通過確保醫療保健系統的順利運作來減輕疫情的影響。與任何傳染病一樣,感染控制、疫苗和治療占據了中心位置。
雖然 Paxlovid 和 Molnupiravir 等口服抗病毒療法已獲准用於早期門診,但其實際療效尚未得到證實。對於這樣的門診藥物,挑戰還在於確保在門診早期進行診斷,以便正確使用它們。來自 NUS Yong Loo Lin 醫學院(NUS Medicine)、NUS 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和我們的合作夥伴的幾個 NUS 小組在 COVID-19 檢測試劑盒的開發和評估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我們還使用在其他環境中繁殖的再利用藥劑進行了大規模預防研究。由 Raymond Seet 副教授領導的這項研究影響了一種局部用聚維酮碘產品在全國範圍內的分銷。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我們可以看到對其他抗病毒藥物進行更徹底的評估,用於早期治療和可能的預防。
一個好消息是,由於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發布專利,Paxlovid 和 Molnupiravir 更有可能使全球更多人受益。雖然這些抗體具有預防和治療用途的潛力,但它們的成本和複雜性目前有效地限制了它們在高收入國家的廣泛使用。
疫苗研發和接種的下一步
除了感染控制之外,COVID-19 的預防主要集中在 COVID-19 疫苗的使用上。新加坡是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89% 的總人口完全接種了 mRNA 疫苗或滅活病毒疫苗。目前政府正在進一步推動將疫苗接種擴大到兒童,並推出加強疫苗以增強保護。

COVID - 19 疫苗,來源:NUS官網
然而,資源貧乏國家的疫苗不平等仍然存在需要彌合的差距。不需要冷鏈的基於蛋白質的疫苗等下一代候選疫苗可能會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取得突破。此外,較新的疫苗可能更有效地預防傳播或併發症,而不僅僅是降低COVID - 19 的嚴重程度。鼻噴霧劑、口服片劑或貼劑形式的無針疫苗正在開發中,而且許多 NUS 多學科項目正在探索這些替代疫苗的方法。
隨著新興變體表現出免疫變異和對當前 mRNA 和其他許可疫苗的免疫力迅速減弱,開發可防止多種變異的多價疫苗或理想情況下使用可防止病毒傳播的疫苗,可能對未來COVID-19的管理作出重大貢獻。
疫情結束?
即使病毒成為第五種季節性冠狀病毒,新的、更有效的疫苗仍然很重要。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仍然容易感染季節性冠狀病毒。一旦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當前的大流行結束,政府可能會推出更有針對性的常規疫苗接種計劃。我們都在等待的這一聲明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更好地了解病毒如何與人類相互作用。
一般來說,冠狀病毒,尤其是 SARS CoV2 似乎不像流感病毒那樣突變得快,這可能是由於病毒檢查機制可以防止突變導致病毒複製錯誤。然而,關於我們對疫苗、疾病和其他病毒可能的免疫,仍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
所有這些都影響到我們是否需要每年接種類似於流感疫苗的COVID-19疫苗,或是否需要像麻疹或細菌性肺炎球菌疫苗那樣,單一系列疫苗就足夠了。
即將到來的下一場流行病
雖然這場大流行肯定會在今年或明年結束,但很有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另一種流行病,很可能是已經休眠了一段時間的流感。
措施可能不利於經濟和人民的士氣,還可能對心理健康和其他醫療保健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
問題是,我們將如何應對——在附近的一些國家出現下一個大流行病毒的頭幾個病例時,是否會有更多的「斷路器」式的封鎖,來平坦流行病學曲線,並保護我們的醫療資源和能力?我們從經驗中了解到,這種極端措施可能不利於經濟發展和人民的士氣,還可能對心理健康和其他醫療保健造成意料之外的影響。

封鎖可能對人造成心理影響, 來源:NUS官網
相反,我們很可能會轉向更可持續和平衡的公共衛生方法。這將包括非藥物干預措施的組合,包括戴口罩、隔離和檢疫,特別是在港口和機場附近、醫療保健或學習機構、群眾集會等高風險環境中,以及快速部署快速診斷、疫苗和治療。
這些干預措施都需要時間,而且仍然存在著嚴格而快速地封鎖的風險。各國政府不希望對下一次大流行病毒掉以輕心,面對另一種新的威脅,很難想出一個萬無一失的方法。
透明度和國際數據共享將至關重要。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社會科學思想領袖為這一討論做出了貢獻,但現成的答案很少。
開放式問題
儘管有關 COVID-19 的知識爆炸式增長,但仍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解答。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兒童不會患上嚴重的疾病;除了抗體滴度之外,還有其他免疫保護措施可以決定 COVID-19 的傳播和臨床過程嗎?
COVID-19 的後遺症,如長期 COVID 和機化性肺炎——也沒有很好的特徵。這些僅僅是由 COVID-19 引發的感染後炎症過程的冰山一角嗎?
COVID-19 的傳播方式已被描述為從密切接觸到氣溶膠途徑,但圍繞不同傳播方式的情況需要重新定義——這對感染控制有重要意義。
進一步研究病毒的免疫反應和生物學對於我們加深在這些方面的理解至關重要。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傳染病轉化研究計劃彙集了來自整個醫學院的臨床醫生和科學家,試圖回答這些和其他緊迫的問題。
雖然關於病毒和下一次大流行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研究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例如更好的疫苗選擇、更好的臨床試驗網絡,包括一個專注於亞洲並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基地來評估不同治療方案的網絡,以及對公共衛生措施進行的更嚴格評估。
這些對於控制病毒傳播和應對下一次流行病至關重要。儘管圍繞這一流行病付出了巨大的人力成本和負面影響,但我們希望世界能夠在下一次傳染病來臨時更好地應對新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