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耀)
李光耀本人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也是得益於小時候家庭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以及優質的英語學校教育。
他晚年回顧自己一生時曾感慨到,自己如果未接受英語教育,根本無法具備出色寬闊的國際視野與理性的思維。
當然,這不是說漢語就無法起到幫助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作用。
實際上,當中國啟動改革開放以後,目光敏銳的李光耀立即在1979年發起了一場持續至今的「講華語運動」,鼓勵以北方官話為核心的華語。

(李顯龍在講華語40周年上的致辭)
李光耀本人就親自撰寫了一本《學語致用:李光耀中文學習心得》,其後的李顯龍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分享自己閱讀中文報紙以提高華語水平的學習體會。
或許有人認為,這難道不是和之前提倡英語產生矛盾了嗎?
實際上,這恰恰反應了新加坡講究現實利益的風格。

(李顯龍)
講華語的真實用意既有搭中國經濟便車的意圖,也是以一種標準北方官話的華語形式去統一分散在新加坡社會裡面林立的各類複雜漢語方言(閩南語、客家話等)。
只要華語不威脅到英語通用語的地位,那麼李光耀是並不會特別刻意對華語下手的。
未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提高,漢語的地位在全世界將延續上升勢頭,但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來看英語在新加坡人中的位置仍然是不可動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