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品牌更愛在新加坡建大廠。
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把亞洲運營中心遷移至新加坡↓

去年7月,半導體晶片製造工廠Silicon Box耗資26.5億新在新加坡淡濱尼建廠;
去年6月,德國西門子耗資3億新元在新加坡建廠。

其他像耳目能熟的高科技大企:臉書、領英、亞馬遜、蘋果,在新加坡或多或少都建立了分部,甚至新總部。

圖源:EPA-EFE

日韓品牌
日韓企業也愛入駐新加坡。
日式超市DonDonKi在新加坡近年接連開了15家分店↓
在日用業、零售業上,日本品牌Muji、Tokyu Hands、Uniqlo等,也是隨處可見↓

不過更常見的可能是各種日韓美食,日料如拉麵、omakase,韓國的街頭小吃等↓

圖源:tripzilla malaysia
除了以上國家,新加坡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東南亞產品。
憑著近距離優勢,馬來西亞的榴槤、水果,泰國出名的藥油,南洋美食都能在新加坡便宜買到!

圖源:tripadvisor、HIeroaming wifi
不過,國際化的直接影響就是競爭激烈,更新疊代快。
英國著名護膚品專賣店美體小鋪The Body Shop,2月13日宣布進入破產管理程序,但在新加坡的30家店都不!關!
負責人稱:「進入破產管理僅涉及英國業務,並不影響在新加坡的業務。」

美妝巨頭香港SaSa在疫情期間關閉新加坡所有分店,但在去年中宣布回歸新加坡了~

即使倒閉也不願失去新加坡這個市場,新加坡「吸金體」從何而來?
新加坡「吸金體」原因
原因阿愛a愛新加坡
新加坡雖然國土面積小,但在吸納外國企業入駐上,新加坡遵循一個「百花齊放才是美」的原則。
而想讓更多企業入駐,新加坡是才華與努力兼具~
①地理位置優越
新加坡地段得天獨厚,左接南海,右接馬六甲海峽,處於東南亞的中心。本地也有跟全球多個地方建立了航線和交通連接,進行商務貿易極其方便~

②低稅率,提供開放的商業環境
本地推出區域/國際總部計劃,如果企業將區域總部或國際總部設在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率較低。區域總部是15%,期限3-5年,國際總部10%或更低,期限在5-20年!
目前約有46%的全球Top 100企業在新加坡建總部!約99.7% 的商品免稅進入新加坡。

③新加坡是公認金融中心,新幣兌外匯強勁
新加坡在2022年成為被評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金融中心!
新元表現也是很亮眼,近日兌令吉連連新高,兌外幣匯率幾乎穩步保持,甚至持續走強。

2月13日,財富諮詢公司 Henley and Partners一項最新排名表示,按職業發展、收入和經濟、教育、就業前景和宜居性維度,新加坡在最適合家庭搬遷和建立家庭財富國家和地區里排名第三!

像上述的英國body shop總部進入破產管理程序,但負責人表示新加坡業務仍不受影響,這不就間接反映新加坡市場發展好~
④新加坡人才儲備豐富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模式,注重創造性思維,全面發展和實踐能力,且以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人才資源儲備豐厚~

*以上未標註圖源皆來自網絡社交媒體平台
另外在《2023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中,新加坡連續三年位居第二,僅僅排在瑞士之後。

其他不乏本地基礎設施成熟齊全,科技發達等原因。
椰友們,怎麼看新加坡成為「吸金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