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妖節(淡米爾語稱為 「Deepavali」,印地語稱 「Diwali」,也譯為 「燈節」)象徵正義戰勝邪惡,是新加坡其中一個重要的民族文化節慶,今年正值周末(11月12日)。
在這一天,新加坡成千上萬戶信奉印度教的家庭,也和全球印度教徒一樣,在家中點起溫暖的黃色油燈,一起向掌管生育和繁榮的吉祥女神拉克希米 (Lakshmi) 等上天神靈禱告祈福,同時互贈禮品,一同分享美食盛宴。
屠妖節的起源

屠妖節與幾個印度的神話有關,其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印度教的奎師那神消滅了破壞天地的惡魔和地獄之神納拉卡蘇拉。所以這個節日還蘊含著深刻的意義——光明必定驅走黑暗,善良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印度教通過節日的慶典鼓勵人們繼承發揚本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對未來充滿信心,勤奮上進。
屠妖節的傳統習俗
節日前夕,印度教徒家庭從全島四面八方湧入小印度 (Little India),鑽進沿街搭起的熱鬧市集中忙碌採購,同時也不忘在張燈結彩、璀璨迷人的街頭拍照留念。這些壯觀的雕像、值得在社交媒體上炫耀的裝飾和華麗的節日彩燈在屠妖節過後還會在小印度持續展示一個月,讓世界各地的遊客有充分時間與本地人一同歡慶佳節,感受節日氣息。

屠妖節期間,哪一戶家庭是印度教徒,一目了然。這是因為信奉印度教徒的大門前都裝飾著用麵粉、大米或花瓣製成的圖案,色彩艷麗、生動有致。這些美麗的圖案可能是幾何圖案、花朵圖案,或更精細的動物或大自然圖案。這些藝術作品稱為 「藍果麗」 (rangoli),期望能夠引領神靈來到家中,以便神靈在未來一年庇佑全家。

節日當天,人們起得特別早,在天亮之前用香油沐浴,以求凈化身體和心靈。之後在家裡點起油燈,穿上節日的盛裝進行禱告。印度教徒相信, 在家中放置一盞傳統的油燈,再供奉食物,鮮花和新衣(還會抹一點黃姜粉),可以為家裡人帶來好運。

與中華文化重孝道一樣,印度文化一貫重視并力行孝道,對父母、師長尤其要遵從。節日當天,在共進早餐前,晚輩必須對長輩進行跪拜,接受長輩贈送的新衣服和其他禮物。如果家裡來其他了年青的客人,他們也會向主人家的長輩跪拜,接受祝福。

漢娜手繪,在印度其實應稱為「曼海蒂」,用的顏料是漢娜葉磨成的漿汁。曼海蒂是印度女子們最喜歡的裝飾藝術,重要的節日和婚禮必不可少,有些印度的新娘為了在婚禮上為難新郎,會要求新郎在曼海蒂的圖片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才可以開始婚禮之夜,與我們的"鬧洞房"也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屠妖節的飲食
作為一個宗教節日,一些印度教徒選擇在屠妖節期間不吃肉,但是在神聖的日子裡,還有很多其他小吃和甜點。

laddoo是用牛奶、豆粉和花粉做成的甜球,圓滾滾的形狀,金黃色的外表,帶點糖漿的誘人光澤,讓小編瞬間聯想到地瓜丸子。laddoo在婚宴、節慶等慶典都很常見,寓意甜甜蜜蜜、幸福美好!

Murruku是用麵粉加上印度教的特製香料,再通過道具的擠壓成型,油炸而成。因為Murruku配料里還含有小茴香,具備保健功能。咬在嘴裡會發出「kruk kruk」響聲,仿佛提醒著大家它的名字。作為屠妖節的代表性食品,Murruku 也是印度教民在這期間消化最多的糕餅。

Gulab Jamun 稱為玫瑰果,以前都是用玫瑰水做的,現在則多用藏紅花。因為它味道甜美、外形可愛小清新,所以經常出現在節日慶典當中。
屠妖節的禁忌
如果被邀請到朋友家去過屠妖節,下面提到的就要格外注意嘍。不要帶含酒精的飲料;不要食用牛肉類食品;不要穿寬鬆的衣服以及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可以帶一些小禮物,比如巧克力、蛋糕、糖果等;穿傳統的服飾,越漂亮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