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加強對僱傭中介管制
新加坡人力部於6月22日舉辦線上記者會宣布,為加強公平僱傭原則,當局將對本地僱傭中介實施更嚴格的管制。例如,僱傭中介必須向企業客戶說明政府的勞資政公平僱傭指導原則、在線上或線下公開招聘努力吸引本地求職者,以及替企業客戶公平地篩選徵聘者。
如果有客戶要求中介在選人時有意偏向或歧視某些徵聘者,僱傭中介也須拒絕這種行為。若被發現觸犯公平僱傭原則,僱傭中介將會被扣分,嚴重者甚至可被吊銷執照和控上法庭。

新加坡人力部長也透露,新加坡本地有3900家僱傭中介,大約三成職業空缺是通過這些中介填補。人力部在過去三年里,每年平均接到20個有關歧視性就業廣告的投訴,因此有必要將僱傭中介也包括在公平僱傭的行動中。
新加坡對僱傭歧視 採取一系列管控措施
僱傭的歧視涉及國籍偏見,以及年齡、性別和種族的歧視行為。有些歧視行為已不僅是僱傭偏見,在強調不分種族、宗教、語言的多元社會,這類歧視在新加坡具有高度敏感性。即使是針對本地人的徵聘,僱主也必須遵守公平原則。針對沒有公平對待不同種族的投訴時有所聞,成為勞資政共同關注的問題。
截至2019年,勞資政公平與良好僱傭聯盟(TAFEP)接獲約2000起違反公平僱傭原則的投訴。當局展開調查後,對其中680起採取行動,當中280起違例的僱主被禁止雇用外籍員工,其中又有約一半涉及國籍偏見。
從數據來看,違反公平僱傭原則的少數害群之馬影響了社會人士的整體觀感,所以,數年前社會上對這個問題的不滿也並非一種感覺或是一種印象而已,不少人認為外地人跟本地人搶飯碗。框架實施後,這個問題的本質才變得更加具體化,當局可以從實際的數據和情況,對僱傭歧視的問題作更準確的評估,從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
過去幾年,國會內外以及網上一直有人提出公平僱傭的議題,因此,有關框架的更新已醞釀一段時間,並非針對某個事件的反應。2018年5月,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在人力部施政方針附錄中強調,人力部致力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勞動隊伍、更前衛的職場,以及讓人可更安心退休的工作環境;通過能力轉移計劃強化新加坡核心,不斷檢討公平考量框架,維護國人權益,並協助企業更快速地把國際專業知識轉移給國人。

所以,公平考量框架的及時更新更長遠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勞動隊伍,不論哪一個領域,新加坡人都可以扮演領導角色,與此同時,新加坡還是必須對外地人才敞開大門,才能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專業理念,維持一個公平公正的職場環境對我國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因此,新加坡人力部自今年起,就把員工在職場上獲得公平待遇列為優先處理事項。當局加強了公平考量框架,加重對違例僱主的懲處,包括對年齡、性別有歧視、或沒有給予符合資格的新加坡籍求職者公平考慮的僱主。在更新後的公平考量框架下,違反條例的僱主不能聘用新外籍員工的期限,延長至24個月。他們也不能在期限內為現有外籍員工更新就業准證。
新加坡的「公平考量框架」2014年9月開始實施,由於當時新加坡人對於一些高薪專業工作被外來人才「搶」掉不滿,由此政府出台政策,遏制僱主在招聘時對新加坡人的歧視,同時給予那些給新加坡人公平機會的僱主更多支持。
在新加坡為外籍員工申請就業准證的僱主,除非得到當局豁免,否則都須在新加坡全國職位庫刊登14天的廣告,以吸引本地求職者。
另外,新加坡人力部也將擴大現有的人力資本夥伴計劃(Human Capital Partnership),對採納與時俱進人事措施的僱傭中介給予肯定。當局正在篩選僱傭中介,並將在今年內選出首批入選該計劃的中介。這項由勞資政三方在2016年成立的計劃,至今已有超過550名僱主獲得認證。
新加坡人力部接下來也打算指定一些具備公平僱傭記錄和能力的中介,作為僱傭夥伴來幫助本地求職者在「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配套(SGUnited Jobs and Skills Package)計劃下尋找就業和實習機會。當局也會提供資金幫助獲選中介為年長、長期失業或有殘疾的求職者配對工作,從而創造更多機會給弱勢群體,讓他們找到適合他們技能和興趣的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