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加坡政府提供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信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些追蹤該國的冠病確診病例相關細節的資料,被整理成一個內容不斷演變的故事,並公之於眾。
有關網站分享了每名冠病患者的年齡、性別和職業,最近所去之處,何時尋求醫療幫助,並說明他們何時住院和出院。當局還公布了他們在當地的行蹤,包括他們是否參加了兩個大型教會禮拜儀式中的任何一個,因為禮拜儀式與兩個感染群存在著聯繫。

作者認為,特朗普政府試圖控制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信息流,這完全是開倒車。(法新社)
相比之下,在美國,網上出現了令人不安的虛假信息,包括YouTube用戶建議人們喝漂白劑。總統無視科學界的共識,保證疫情能夠被遏制,疫苗也就快面世;而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在內的專家說,疫情不太可能被遏制;而疫苗的試驗、研發和採用則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
現在,特朗普政府試圖控制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信息流,這完全是開倒車。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或其他科學機構應該審查白宮的聲明。
當然,新加坡可以自由地獲取冠病的信息,是以犧牲病患的隱私為代價的。新加坡病患的名字雖沒有被公布,但有足夠的信息可以推斷出他們的身份,這在美國會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新聞報道還顯示,在新加坡和其他亞洲國家,一些政府正在強制公民披露他們的行蹤,而西方民主國家是無法接受這種做法的。
然而,美國的做法也有缺陷:傳播信息的自由讓各種猜測和陰謀論淹沒了對冠病的負責任報道,使民眾陷入恐懼和困惑之中。
其中一些錯誤信息源於科學家現在交流信息的方式——不是通過經過核實、同行評審的論文,而是通過倉促發布的信息,有一篇論文就認為冠狀病毒和愛之病病毒有相似之處。一些陰謀論者利用這一點,來鼓吹冠狀病毒是生物工程產物的觀點。該篇論文受到了批評,謠言也被揭穿了,但科學家認為,為能夠快速地傳播信息,而可能讓公眾得到錯誤信息,乃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勞倫斯·戈斯汀(Lawrence Gostin)將這種信息、猜測、陰謀論和虛假信息的大雜燴稱為「信息傳染病」(infodemic,又稱作「信息疫情」)。解決的辦法不是限制信息和新聞自由,而是提供可靠的消息來源。
「衛生局局長在哪兒?」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倫理學家阿特·卡普蘭(Art Caplan)問道。在他看來,若能只是由一名可靠且負責任的專家來向公眾說明最新情況,則將會讓大家受益。其他的人選可以是福奇、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醫生(Robert Redfield),或其他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並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向公眾解釋科學及其內在不確定性的人。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醫生(Robert Redfield)(彭博社)
美國還可以借鑑新加坡的冠病19檢驗方法。新加坡一直致力於使用抗體進行廣泛的檢驗;抗體在病毒被清除後仍然存在,因此可以提供誰被感染的信息。這可謂一大進步,迄今所做的大多數檢驗,都依賴於檢測病毒本身的遺傳物質,因此無法檢測到那些感染了病毒但後來又痊癒的人。對當前和過去感染病毒的人進行廣泛的檢驗,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病毒的傳播情況,並預測誰面臨最大的風險。
相比之下,美國在病毒檢驗工作的部署上行動緩慢。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住院婦女,等了一個多星期才有人為她檢驗,結果證實她是美國的第一起社區傳播病例,即沒有去過中國,也沒有和任何去過中國的人有過密切接觸。
3月1日的《紐約時報》建議我們採取「中世紀」的方式來對付這一新的禍害,即使用強制檢驗(像古巴防治愛之病疫情一樣)或隔離(自黑死病暴發以來一直使用)等手段。
美國人不太可能會接受中國所實施的那種大規模隔離措施。然而,即使是崇尚自由的美國人也應該願意犧牲一些隱私,以幫助專家追蹤冠病的傳播;要求一些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呆在家裡一段時間也並非不合理。廣泛的自願檢驗、監控和接觸者追蹤可能會奏效,並可以不必為了採取中世紀方式應對疫情,而得犧牲自由。
然而,要以非強制性又合作的方式對抗病毒,可能需要公眾對政府、媒體和科學家的信任。在美國,曾有一種制度能讓媒體和社會分別向政府和報章問責。現在,人們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從社交媒體上獲得。總統指記者是人民的敵人,並利用推特發布關於疫苗和氣候科學的誤導性觀點。
冠病將考驗民主國家的自由原則和對人權的承諾。我們將不得不在讓透明度和理性占上風,以及採取明智的預防措施拯救生命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作者是彭博社專欄作家。黃金順譯)
記者:費伊·弗拉姆(Faye Fl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