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談談新加坡的「選邊站」的問題,新加坡是不會「選邊站」的。
如果一邊是「命」,一邊是「錢」,問你選擇「命」還是「錢」的話,一般人大概都會選擇既要「命」又要「錢」的,那種選擇「要命不要錢」,或者選擇「要錢不要命」的人基本上都是「弱智」。說新加坡的「選邊站」,就是類似這樣的選擇, 新加坡人是不會幹這種傻事情的,所以說新加坡是不會「選邊站」的。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國際上是「冷戰」時期,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新加坡是「身不由己」,身為英國的殖民地,自然屬於「西風」的一部分。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新加坡經過與馬來西亞的「分分合合」,後來雖然「被迫」獨立了,與英國和大英國協國家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還是十分密切的,但是那時新加坡與中國沒有外交關係,所以也不存在「選邊站」,新加坡當時就是屬於西方「陣營」的一個「小跟班」,難怪當時有人天天說新加坡是英美帝國主義的「幫凶」。現在說的新加坡「選邊站」,主要是指在中美之間的「選邊站」。
中美關係在全球舉足輕重,牽一髮而動全身。首先要說一下新加坡與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幾個基本事實:新加坡是中國的投資第一大來源國,美國是新加坡的投資第一大來源國;中國是新加坡的外貿第一大國,美國是世界軍事力量第一大國;
新加坡的市場上隨處可見中國的商品,新加坡的港口卻有美國的駐軍;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把新加坡看成是英美帝國主義的「幫凶」,而美國有些人卻把新加坡看成是中國的一個城市,,,

新美關係
新加坡不但有美國的駐軍,新加坡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還有很多方面,如新加坡在美國也有少量的駐軍,主要是空軍,新加坡的軍用飛機主要從美國進口,一些飛行員在美國訓練。(新加坡由於面積太小,在世界上一些國家都有駐軍,發生戰爭再召回來)而且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是從美國進口的。1990年,中國總理李鵬訪問新加坡時,曾經建議新加坡的軍隊不要到台灣訓練,可以在中國的海南島進行訓練,當時的新加坡官員笑而不答。因為新加坡人不好回答,他們的一些武器都是從美國及西方國家進口的,西方國家不允許新加坡人把武器拿到中國去。前一兩年,發生了香港扣押新加坡裝甲車的事情,有網友就分析,此舉主要是針對裝甲車而來的,中國想了解裝甲車是怎麼製造的,這些裝甲車原來是從西方進口的,後來新加坡又進行了改進。
說起新加坡與美國的關係,筆者想起了中國的一個成語--狐假虎威。如果一隻狐狸單獨行走,肯定會害怕豺狼和獵犬,但是如果跟在老虎後面的話,就不用害怕了。新加坡與美國的關係,就有一點類似,新加坡處在周圍都是在唱「反華大合唱」的包圍之中,新加坡要想有一個「安全」的環境,沒有美國這棵大樹還真不行。周恩來曾經批評李光耀說,身為華人卻反華。李光耀回答說:「我要和你們同聲同氣的話,周邊國家會把我踩死,你卻沒有辦法來救我。」東南亞多少華人被「大屠殺,那時中國在哪裡?
新加坡在剛剛獨立時,李光耀認為周邊的環境不好,是一個複雜動亂的地區,新加坡是獨立生存不下去的,所以他哭著要求馬來西亞不要「開除「新加坡。後來,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加上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存在」,使這一地區有了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這才使新加坡「從棺材裡面蹦了出來」 ,並且成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
當然,新加坡與美國的關係,不僅僅是安全方面,在經濟上,美國也給了新加坡許多幫助,1965年,新加坡在剛剛獨立時,李光耀親自到美國進行招商,一些大型企業紛紛來新加坡投資。新加坡的世界煉油中心,金融中心的形成。美國等大企業功不可沒。
美國有恩於新加坡,如果要求新加坡「反美」,豈不是要新加坡「恩將仇報」,陷新加坡於「不仁不義」。
新中關係
血濃於水, 天下華人是一家。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還不是僅僅是」金錢「的關係,海外華人,沒有一個不熱愛自己的祖國的,如《我的中國心》《龍的傳人》這些作品等等,都是海外華人創作的,他們對祖國是《綠葉對根的思念》。越南前總理范文同就說過,這些華人,即使對他們再好,他們的心都是向著中國的。
說新加坡華人不愛中國,要看怎麼來理解, 這混淆了國家,政府和領導人三者之間的概念,把三者的區別混為一談。李光耀就非常愛中國,但是他「痛恨」「蔣家王朝」的,他認為蔣介石太腐敗了,把舊中國治理的「一塌糊塗」。即使蔣介石對新加坡和李光耀都很好,但是李光耀多次訪問台灣,就是不願意見蔣介石一面,這在當時還引起了宋美齡的不滿。同樣,李光耀也不」愛「毛澤東時代,他曾經說,毛澤東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是站的還不夠高。可以說新加坡的華人,愛天下每一個華人,都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新加坡人主要是華人,有人說新加坡的華人反華,這在邏輯上也是不通的,難道自己反自己啊?
跳出華人這個範圍,很多其他國家的人,對大陸及港澳台新的華人,基本上都統稱之為」中國人「,所以有的人把新加坡看成是「第三個中國」, 目前只是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等方面的不同而已。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在中國投資建設的第一個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李光耀當時的設想是把它建成一個」中國的新加坡「,它的法制,稅收,公安等等方面都按照新加坡的模式來建設,這樣一方面中國學習新加坡就不要出國了,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華人再遇到東南亞一些國家「反華」時,就可以逃到中國來避難。當然,中國還沒有「開放」到那個程度,不可能容許「國中設國」的,李光耀的設想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李光耀一直是把中國看成是自己的「娘家人」 的。
在東南亞的國家中,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最好,卻不得不最後建立外交關係。李光耀一生訪問中國33次,卻沒有一次回到祖籍看看,因為他害怕周邊國家引起「誤解」。大陸一些網民經常攻擊新加坡人是「黃皮白心」的「香蕉人」,這反而宣傳了新加坡人與大陸人不是一條心,使周邊國家看了更放心了。新加坡不怕人家說與中國關係不好,就怕說與中國關係太好了,說他們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中國不宣傳新加坡華人與大陸的血緣關係,周邊國家都會有「忌怕」,你再宣傳這種關係,他們就會更「怕」了。周邊的國家都害怕,說新加坡他們是「人在曹營心在漢」,而且中國的宣傳天天都在號召華僑「愛國」,更加加重了周邊國家的防範心理。
有人說,新加坡來中國投資,主要是自己想賺錢,這只是一個方面,你想想,為什麼東南亞以及世界上那麼多國家都希望新加坡去投資,新加坡為什麼就「偏愛」中國呢?資金主要都投資中國,成為中國的外資第一大來源國家。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在發揮作用。
中國一些網民對新加坡耿耿於懷的兩件事情,一是「亞太平衡」,二是「南海仲裁「。「亞太平衡」前面已經說過,新加坡希望美國參與其中,主要是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南海仲裁「同樣出於這一原因,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主要就是依靠國際上的法規才能」生存「,它支持南海的仲裁,不是支持「勝訴方」,也不是反對「敗訴方」,而是支持這種形式。新加坡遇到國際上的爭端,都是以國際法為準,即使新加坡」敗訴「,或者對新加坡不利,也會認真執行。在這個問題上,如果說新加坡是「選邊站」的話,新加坡是站在支持國際法一邊的。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要「依靠」中國,區域安全卻又要「依靠」美國;新加坡歡迎中國經濟發展, 可以搭順風車跟著沾光,因為誰也不會和錢有仇。同樣,新加坡希望美國來維持「亞太平衡」,保證這個地區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因為首先要生存,其次才是發展,如果連命都保不住,還要錢幹什麼?
所以不論人們怎麼說新加坡是「順風草」也好,「騎牆派」也罷,反正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一要生存,二要發展,兩邊都不能「得罪」。從而也決定了新加坡不會在中美之間的「選邊站」。
兩岸「紅娘」
新加坡也不存在在兩岸之間之間「選邊站」。 先說一點事實:在中國恢復聯合國主權的問題上,新加坡投的是贊成票;而在驅逐台灣的席位問題上,新加坡投的是棄權票。其實這是一個問題,既然贊成大陸恢復中國的席位,就等於驅逐台灣的席位了, 新加坡在這個問題上的「棄權票」,不只是給台灣一點「面子」,而是反映出雙方的「特殊關係」。
李光耀一輩子只哭過三次,一次是母親去世;第二次是被馬來西亞「趕出去」的時候;第三次就是蔣經國去世的時候。新加坡的部隊多年來在台灣進行軍事訓練。蔣介石曾經對蔣經國說,新加坡要什麼就給什麼等等。從這些微小的「細節」上可以看出,新加坡與台灣「不一般」的關係。
李光耀一生花費心血最多的就是在想「兩岸如何實現和平統一」的問題,最擔心的就是兩岸之間發生戰爭。他曾經說過,台灣是我們的老朋友,大陸是我們的好朋友,兩岸之間如果發生戰爭,新加坡就會受到「雙倍」的損失。他堅定地認為,兩岸之間統一隻是時間問題。大陸應該利用台灣的資金和技術,發展經濟;台灣應該利用大陸的市場來共同發展,就可以實現「雙贏」。等到兩岸經濟差距越來越小,就會順其自然實現統一了。他多次向中國的領導建議,希望大陸承諾「不要實行武力來解放」台灣。為了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新加坡多次在兩岸之間當紅娘,促成了「汪辜會談」「習馬會見」在新加坡舉行。
同樣,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也不一般,李光耀曾經說過,新加坡類似中國的香港,可以起到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樑和窗口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國家就是通過新加坡來了解中國的,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時,一些國家搞不清中國發生了什麼?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特地到新加坡來諮詢李光耀,李光耀說,中國試圖把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都「剷除」掉,這肯定行不通的。尼克森在訪華之前,也派基辛格向李光耀徵求意見。

改革開放以來,新加坡的原副總理吳慶瑞,受聘擔任了中國的特區辦顧問,直接參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新加坡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新加坡在中國相繼建成了蘇州工業園區,以及天津重慶廣州南京等等地方的開發區,李光耀成為對中國改革開放作出很大貢獻的國際友人,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時隆重表彰。去年在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新加坡時,三次感謝新加坡。特別是鄧小平提出要向新加坡學習以後,新加坡為中國培訓了大量的幹部,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天下無敵」
這裡的「天下無敵」,不是新加坡的軍事力量達到「天下無敵」的「強大」,而是特指新加坡的朋友遍天下,沒有一個敵人。新加坡的護照是全世界免簽國家最多的護照,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了。
為什麼新加坡沒有「敵人」?因為新加坡人認為,朋友的「敵人」是朋友,「敵人」的朋友也是朋友。因為新加坡沒有「敵人」,對新加坡來說,朋友的的朋友也是朋友。由於新加坡沒有「敵人」,自然就不存在「選邊站」了。
但是,一些人受「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的「兩個凡是」的影響很深,他們的思維定勢是:敵人的朋友是敵人,朋友的敵人也是敵人。自然朋友越來越少,而敵人越來越多。
美國是中國的「敵人」,新加坡是「敵人」的朋友,所以有些人把新加坡也看成是中國的「敵人」。
台海也一直處於「敵對」狀態,按照這個邏輯,新加坡如果是台灣的朋友,就一定是大陸的敵人,而新加坡與台灣的關係十分好。以色列是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是「敵人」,馬來西亞是一個穆斯林為主的國家,以色列是他們的「敵人」,
馬來西亞與以色列雖然是「敵人」,但並沒有影響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朋友關係,也不影響新加坡與以色列的朋友關係,多年來新加坡的軍事訓練,一直在以色列進行。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新加坡也不能有」敵人「,新加坡在軍事上實行的是」毒蝦戰略「,在自然界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但是你想吃掉我也不容易,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從武力上來說,新加坡由於體量太小,在軍事上是」「防不勝防」,飛機一起飛軍艦一起錨就出國了,大炮一開炮就打到國外去了,這戰還怎麼打?如果是新加坡的「敵人」,也不需要打戰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了,新加坡北邊的國家只要切斷新加坡的水源就可以「不戰而勝」了。馬六甲海峽的周邊國家或者世界上的軍事大國,都有能力封鎖海峽,誰封鎖海峽,誰就能控制新加坡。所以新加坡的一個官員說過,我們的戰場就在談判桌上,如果談不攏,新加坡也就「完」了。
李光耀也說過,新加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它和許多國家是不一樣的,他曾經對紐西蘭人說,200年以後,紐西蘭肯定存在,新加坡在不在就很難說了。
在世界叢林中,新加坡只是一片小草地,世界需要大樹小樹,但是也離不開小草,沒有草地的森林是不完整的森林。
與人為善,大愛無疆。新加坡人不但愛華人,也熱愛世界上除了「恐怖分子」以外的每一個人。一個充滿愛的國家,怎麼會「樹敵」呢?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哪一個國家與新加坡搞不好關係,可以說和任何國家都搞不好關係了。
當然,新加坡也會「選邊站」,那就是新加坡人的實用主義--新加坡人的利益高於一切,新加坡不會侵犯別人的利益,也不容許別人侵犯新加坡人的利益,小國也不能受「欺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