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許利平:
「李顯龍作為新加坡的領導人,他有自己的獨特視角,確實因為中國不是以前的中國了,現在的中國正在邁入現代化的征程之中,並且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1.2萬美元,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角色已經和以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李顯龍實際上就是說,希望有些國家要公平地或者說更客觀地看待中國的發展。」
此次李顯龍訪華,外界不僅關注新加坡對於亞洲事務的表態,在全球地緣衝突風險加劇的國際形勢下,有關安全話題也更受關注。李顯龍稱,「有時國家利益會出現分歧,雙邊問題也會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重要的是我們將我們的經濟關係與這些困難隔離開來,並繼續相互開展業務。」
事實上,在經濟上,新加坡與中國合作較為穩定。與此同時,新加坡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也非常密切,新美兩國簽署了軍事合作條約,美國在新加坡建立了在亞洲最大的海空軍基地。美軍艦艇可以隨意停靠在新加坡的任何碼頭、港口。新加坡機場,美國擁有一半的使用權。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張奕輝:
「新加坡正處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位置,地理作用非常重要。我們經常說新加坡在經濟上靠中國,在安全上靠美國。美國在新加坡有樟宜海軍軍事基地,新加坡現在海陸空的一些裝備,大部分也是採購於美國,它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還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它不承認與美國有軍事同盟關係。」
李顯龍也強調,世界無法承受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發生衝突,尤其是中美之間的衝突。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王義桅:
「李顯龍在Financial上發表文章,包括在紐約、華盛頓的一些演講,這些年來他一直努力消除美國對中國的敵視,同時又不得罪美國。我覺得在這方面他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反映了華人的智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許利平:
「李顯龍不止一次在外交場合呼籲,穩定的中美關係對亞洲的繁榮是至關重要的。印尼的前總統曾經把新加坡稱為是地球上的一個小紅點,如果地球上其他的大國進行競爭或者是發生衝突的話,那麼對小紅點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在李顯龍「打頭陣」後,中國迎來了新一輪主場外交熱潮。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於4月5日至7日訪華,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也釋放出訪華的信號。正如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年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所說,面對地緣政治衝突、全球化逆流,亞洲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更加積極有為,全球治理將進入「亞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