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食物美味價錢也大眾化。(聯合早報)
作者 宣萱
我向來都很支持新加坡的小販中心,那裡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價錢也大眾化。
但是,小販中心這些年出現了不少變化,有些我能理解,例如要外帶食物,打包盒子需額外加錢(雖然有些小販的打包費真的收得太貴),但有些變化卻讓我頗為費解。
譬如,某天我在市區一帶的小販中心打包三包干撈肉搓面。我本想,不如幫攤主節約成本,於是就吩咐幫我們備餐的小販阿姨不需要打包三包熱湯,只需裝一大包湯給我們就足夠了,而且也無須裝在塑料盒子裡,直接用塑膠袋裝就可以了。
結果誰也沒料到,在結帳的時候,帳單多出八角錢。詢問那名阿姨後才得知,這個額外的八角錢是打包熱湯的費用。

小販中心內,不少小販都會為打包食物的塑料盒收取額外費用。(新明日報)
我就有些納悶了,如果我在小販中心堂食的話,那碗和干撈麵標配的熱湯本就是免費的,那為什麼打包熱湯反而要收錢?
如果我換成外帶肉脞麵湯的話,難道我還需要為麵湯付額外的費用嗎?並沒有啊。更何況,無論是干撈麵或是湯麵,一般都是同樣價格。別忘了,我還需要付三個塑料盒子的打包費用。算了,最後我也只能乖乖付錢了事,就當是「交學費」吧。
還有一次,我在外用餐,因為點的食物沒吃完,我不想浪費,就把吃剩的食物讓服務員幫我打包帶走。
結果服務員竟讓我支付1.5新元的打包盒子費用。沒辦法,我騎虎難下,只好硬著頭皮付了這筆打包費,當下發誓,以後出門一定要帶個餐盒之類的,以備不時之需,沒必要花這種冤枉錢。
今天去小販中心吃午餐,無意間看見這則通知:
多拿一個碗或盤,需付一角錢

告示寫著:顧客多取一個碗或盤需收費一角錢,因為成本價上漲了。(作者提供)
我看了很是驚訝。曾幾何時,顧客多取一個碗或盤也需要多收費?
我一再和小販阿姨確認,她說是的,現在她們的清潔公司是根據碗盤的用量來收費的。
後來,我又查詢了一般小販所需支付的雜費,才了解到現在小販們除了要支付租金、員工薪金、食材費,還必須繳交清潔費和洗碗費。這兩項費用一個月起碼800新元至1000新元不等。

小販中心的清潔工。(聯合早報)
現在有不少人都像我這樣,不愛帶現金在身上,出門只靠Paynow、Paylah等無現金支付手機應用程式走天下。結果我向小販們查詢後,才了解到這些平台也有向小販們收交易費用,雖然收費不高,卻也是商戶們需自行承擔的成本。
我們當然可以說現在的小販太過於斤斤計較,一分一毫都精打細算。但相信他們當中應該不乏有人一直在默默付出,不與顧客多計較,不隨便嫁接費用。
實際情況如何,我們無從而知。我們能做的也唯有將心比心。
全球不景氣,新加坡也受波及,大家都過得不容易,誰也不願吃虧,斤斤計較將多出來的費用分攤或嫁接來避免負擔過重,也是無可厚非的做法。
到頭來我們或許也只能嘆一聲:千錯萬錯,都是通貨膨脹惹的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