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最新通知,從3月18日起,海外人士前往中國需要使用生物識別簽證進行登記。此外,世衛組織官宣呼籲解決疫苗供應鏈問題。
1. 啟用生物識別簽證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今日發布最新通知,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及國際通行做法,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及中國簽證申請服務中心將於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起全量採集簽證(不含中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簽證)申請人指紋信息,並同步頒發生物識別簽證。

生物識別簽證樣本 來源: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領事
為此,對於3月18日及以後提交的簽證申請,申請人完成在線填表和預約後,需本人按預約時間攜申請材料到中國簽證申請服務中心遞交並採集指紋。
以下籤證申請人可免除指紋採集:
(一)未滿14周歲或超過70周歲人員;
(二)持外交護照或符合我外交、公務、禮遇簽證審發條件人員;
(三)五年內持同一本護照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或中國簽證申請服務中心申辦簽證並留存過指紋的人員;
(四)十指手指均殘缺或十指指紋均無法留存人員。
大使館提醒:申請人須本人親自前往留取指紋,如發現他人冒充申請人本人留取指紋情況,當事人將被拒絕進入中國境內,並承擔由此引發相應後果。
2. 世貿組織總幹事呼籲
增產新冠疫苗
全球的疫苗接種工作正在有序地進行當中,與此同時,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呼籲疫苗製造商擴大在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規模,以應對當前全球疫苗供應短缺問題。
她表示,目前全球冠病疫苗供應短缺,仍有約130個國家和地區在等待疫苗到來,這並不符合廠里,而且會給疫情的消失拖延時間,有損於全球經濟。她說:「我們必須擴大冠病疫苗生產規模,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

來源:ST
以目前的技術看來,擴大疫苗生產存在3個制約因素:原材料短缺、有相關經驗的人員不足、與部分國家出口限制和禁令等相關的供應鏈問題。世衛組織表示,希望疫苗製造商與世衛組織、民間社會團體、企業協會等攜手努力,找到擴大疫苗生產的辦法。
按照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月底,有59個世貿組織成員仍在實施與疫情相關的出口限制措施。奧孔喬-伊韋阿拉說,世貿組織將加強對成員貿易政策的跟蹤,鼓勵成員減少或取消出口限制,盡最大可能解決當前疫苗供應鏈存在的問題。
來源:CNA
參考資料:
1.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官網
2. CNA: 1 community case among 8 new COVID-19 infections in Singapore
3. 中國青年報:世貿組織總幹事呼籲新冠疫苗製造商在發展中國家增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