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旅遊或恢復到疫前70% 多國期待中國出境游市場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最新發布的《世界旅遊晴雨表》顯示,2022年前6個月國際旅遊需求顯示出上升跡象,國際旅遊行業恢復樂觀情緒。世界旅遊組織預計,2022年國際遊客人數將會恢復到2019年水平的55%至70%,相當於比2021年提高了90%至140%。
此外,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發布的《旅遊業經濟影響報告》顯示,到2023年,全球旅遊業的GDP可能達到疫前水平,僅比2019年低0.1%。預計至今年年底,全球旅遊業對GDP的貢獻將增長43.7%,達到近8.4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經濟GDP總量的8.5%,僅比2019年的水平低13.3%。

不過,短期看來,國際旅遊恢復更為樂觀的區域仍以歐洲和美洲等疫情控相對寬鬆的地區為主。全球旅遊市場和數據分析調研公司ForwardKeys的系列調研數據就顯示,2022年夏季,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等陽光和海洋旅遊目的地,如哥斯大黎加、阿魯巴、多米尼加共和國和牙買加等全球最熱門的20個目的地,國際航班預訂量已經超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在全球國際航班預訂中處於領先地位。這些國家都非常依賴國際旅遊。
「美國下半年的出入境旅遊市場,除了亞洲市場之外,面向其他區域的國際旅遊業務,恢復至疫情前的七八成應該不成問題。因為美國旅客對旅行已經沒有恐懼感了,現在基本上也沒有口罩令了,走到哪都跟正常一樣。」Jeffrey Chen表示,對於公司而言,下半年能恢復至疫情前的五成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已經熬到疫情的第三年了,心態已經相對比較平和了,反正走一步是一步,只要活著、堅持著就總有機會。

鄭玲娜對於新加坡下半年的出入境游形勢也信心滿滿。她認為,一方面新加坡目前的出入境及疫情防控政策為入境游帶來極大便利;另一方面,新加坡下半年的良好氣候及環境將吸引更多進入冬半年的北半球旅客的到來,比如聖誕假期、元旦新年假期等節日以及大型的國際性會展、會議、演唱會、比賽(F1方程式賽車)等,都將為新加坡下半年的國際旅遊帶來更多契機。同時這對於當地的旅遊從業者也是個挑戰,因為經過近三年的疫情,旅遊業在各個環節都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人才流失也很多。在期待之餘,業者還需做好全力準備,繼續為國際旅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採訪的過程中,不少亞洲地區國際旅遊相關從業者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中國出境游市場重啟的期待。
陳王琳直言,因為「浙商全球服務」在疫情前80%以上的客源都來自中國,所以只要中國國內的隔離政策沒有大幅度的鬆綁,公司在泰國的入境游業務基本還是處於停滯階段。現在中國的出境游無法實現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泰國的旅遊簽證,現在國內基本上發不出來。第二,雖然現在有些企業可以通過落地簽出境,但這需要出具中國公司的派遣證明和泰方的邀請函才能實現。而對於泰國國際旅遊市場,陳王琳則信心滿滿,「泰國的旅遊資源本來就很豐富,旅遊業也就很發達,只要國際出入境能恢復,國外的人都願意來。」

謝善鵬則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大陸遊客占據了日本入境遊客的很大一部分,所以中國的遊客如果無法入境,對於日本整個旅遊市場恢復的刺激有限,畢竟國內遊客來了很多都會「買買買」,但很多歐美遊客來了就只是「看看看」,雖說現在東南亞國家跨境游恢復得也很快,但它遊客基數太小,消費能力也有限,所以要展望日本跨境游的長遠恢復,還得看中國大陸的出入境政策。
金恩植對此也持類似觀點,他指出,現在外國人到韓國已經免疫苗、免隔離了,但韓國現在跟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航班依然很少,所以一定要增加航班,才能降低旅遊產品的價位,有競爭優勢。以中韓為例,現在往返機票摺合人民幣3萬元,單程2萬元,加上中國對疫情的管控比較嚴厲,根本出不了團。「下半年韓國的出入境游應該會有好轉的趨勢,但對於泰斗國際旅行社和韓國國際旅遊市場來說,中國出境游市場的開放才是關鍵,要是中國大陸邊境重開的話,肯定就好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