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長:我可能判斷錯誤 4月10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演講中透露,「在3月29日執行新一輪鬆綁措施之後,我原本判斷確診病例會增多,看來卻仍在下降中。我很欣慰自己這個判斷可能錯誤了,但是,我們下周還得繼續觀察。」

不要說衛生部長判斷錯誤,筆者也判斷錯誤。
在4月6日的文章里,我判斷,新加坡本輪疫情波形或已觸底,近期反彈應在意料之中,並判斷新一輪感染波峰值將在本月下旬形成,一直延續到五月下旬,然後回降。

這個判斷是否錯誤?我當然也希望是「好的錯誤」——也就是說,希望實際情況比預期好;而不是「壞的錯誤」——實際情況比預期還糟。

當然,我一些朋友希望我的悲觀預測不準。我也希望。
但我認為,反彈是一定的,至於反彈到多高還是多低,就難以預料。
拭目以待。
下一階段防疫工作更具挑戰性 衛生部長王乙康說,新加坡下一階段的防疫工作更具挑戰性。
他說的不是新冠疫情,而是疫後。 疫後還有什麼防疫?為何更具挑戰性?

(衛生部長王乙康探訪年長者。圖源:王乙康臉書)
王乙康指的是慢性疾病的防疫工作,包括腎衰竭、糖尿病等慢性病。
新加坡因糖尿病導致腎衰竭的人口比例是全球最高之一,每天有5.7人確診腎衰竭;在此前,每天有5人確診。
目前,新加坡有超過8500人需要進行定期透析,也就是俗稱的「洗腎」。
據《聯合早報》報道,在2019年至2020年,新加坡18歲至74歲的居民當中,超過三分之一患有高血壓,2017年至2020年糖尿病確診率則為7.9%。
王乙康說,應對腎臟病這類需要調整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慢性病,家庭醫生由於跟病患有長期醫患關係,更為病患所信任,可能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
他說,從2023年年中開始,衛生部將啟動一項新計劃,讓四旬或以上居民參與家庭醫生慢性病看診計劃,並由家庭醫生建議飲食、運動等健康改進和疾病預防方案。

2010年,65歲以上人員占新加坡人口之9%,到了2021年,這個比例增至16%,幾乎翻倍;到了2030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高達25%。
由於人口老化,從2010年至2019年,新加坡財政的衛生支出從37億新元暴增至113億新元,到了2030年很可能達到270億新元,相當於經濟總量的3.5%,將是財政支出最大的一類,高於國防和教育。

圖源:NKF
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將是新加坡最大的挑戰之一。
僅靠公立醫院是無法應付這麼龐大的醫療與衛生需求,尤其是慢性病的預防。
因此,私營領域如家庭醫生的參與、民眾提高保健意識十分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