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學生抑鬱,看看新加坡政府和學校是怎麼做的?
最近,有一則新聞刷屏所有社交媒體。
歌手COCO李玟離世,一代天后就此隕落。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懷念這位華語天后。

這位天后的隕落也讓心理健康這個話題再一次被公眾反覆提起,也讓很多人重新認識到了心理疾病的危害,同時讓人看到了這個群體的占比人數越來越多。
其實這個群體不僅是人數在擴大,年齡分布也逐漸涉及到青少年這個群體。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表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顯示,關於《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年際演變》數據統計,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鬱的比例為7.4%。
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在一部分父母的眼中,如果孩子患有心理問題,就會刻板地把孩子歸類為不思進取的「問題少年」。但事實上對於這些經歷心理問題困擾的孩子們來說,他們也需要進行干預和治療。
新加坡學校是怎麼做的?
在新加坡,為了幫助學生們調節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壓力。新加坡的體育課被明確規定為必修課,從來不會被其他老師隨便占課。
畢竟,運動是釋放壓力和緩解焦慮的最好方式之一。因為運動能促進令人「快樂「的荷爾蒙腦內啡(Endophin)分泌,會使人感到愉悅,幫助人們排除壓力。
學校一般每周會有3節體育課,每節課30分鐘。同學們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項目參加,學校準備的活動項目也是五花八門,包括籃球、足球、跳高、跳遠、板球、橄欖球等。有些教學設施較好的學校還有專門的室內體育館,學生可根據興趣選修業餘體育課,如柔道、攀岩等。

而且在體育課上課之前,學校還會給學生安排身心健康的測試和輔導,讓孩子們清楚自己的壓力來源。並且還會有專業的輔導老師,幫助同學們做心理健康的引導。
另外,新加坡國際學校還會組織家長和老師參加有關心理健康的培訓。例如,新加坡德威國際學校組織的講座中,會告訴家長和老師,學生有情緒是正常的,不需要批評或去矯正孩子的這種情緒,可以用各種活動來引導,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學會接受不一樣的情緒。讓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快樂平和地接受真實的自己。

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還為本校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如壓力管理、情緒調節、人際關係等。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平時還會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處理自身的心理問題。
新加坡政府是怎麼做的?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也非常關心學生的心理問題。
在疫情期間,新加坡政府為了防止學生在暫停學習的狀態下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沉迷遊戲、無心學習、作業完成度不高、厭學等之類的情況。政府都會給每位學生家長發送指南,指導家長如何處理這類心理問題。

同樣,新加坡教育部為了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和網絡健康教育,每周都會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教師進行有關品格與公民教育的課程。例如,新加坡實仁中學(Serangoon Secondary),中一中二共16個班級,每周學校都會安排兩個半小時,由經過培訓的品格與公民教育老師授課,通常也是熟悉該班情況的級任教師,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
而且,新加坡教育部還在積極推廣「同儕互助」文化(Peer Support Culture),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但可以找老師幫忙,也能找身邊的朋友或同學進行傾訴。

新加坡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表示,「希望通過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提供一些讓學生能更好面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也讓他們覺得出現問題可以和同學分享,有助學生的心理健康。」
總體來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忽視,學校和家長都要重視起來。尤其是家長,在重視孩子基礎教育的同時,也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情緒。
2023匈牙利聖誕音樂會召集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