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正在擴大其「守護者計劃」,並開發擴大代幣化市場的基礎能力。守護者計劃旨在釋放流動性、開啟投資機會,並增進金融市場效率,推動機構採用數字資產。

MAS近日發布聲明,披露了守護者計劃行業小組,該小組由17家金融機構組成,將開展五個額外的行業試點項目,以測試具有前景的資產代幣化應用案例。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整合資本市場的價值鏈,包括上市、發行、交易、結算和資產服務。
該計劃自去年6月啟動以來不斷發展。

花旗銀行(Citi)、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和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正在測試機構級機制,以高效定價和執行雙邊數字資產交易,並探索數字資產交易的實時交易後報告和分析。
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和華僑銀行(OCBC)正在試驗跨境外匯支付解決方案,以實現跨異構網絡的安全、可互操作的支付解決方案。

螞蟻國際(Ant International)正在試驗資金管理解決方案,以增強全球流動性管理資金。該解決方案將通過位於新加坡的支持40多種貨幣的全球財務中心實現實時多貨幣清算和結算。
富蘭克林·坦普爾頓(Franklin Templeton)正在探索通過可變資本公司(VCC)結構發行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利用數字資產網絡來維護基金份額。
摩根大通(J.P. Morgan)和阿波羅(Apollo)正在合作使用數字資產,以實現全權委託投資組合和另類資產的更無縫投資和管理、自動化投資組合再平衡和規模化定製。這將節省時間,並減少資產服務的手動流程。

鑒於基金行業對此極大興趣,MAS與守護者計劃行業小組內開啟新的基金工作流程,重點關注在數字資產網絡上發行本地可變動資本公司(VCC)基金。這一工作流程旨在解決稅收、政策和法律問題,同時拓展資產管理公司的分銷渠道。金管局將與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ACRA)合作,更好地評估採用數字本地VCC基金的機遇和風險。

此外,MAS還與紐約梅隆銀行、星展銀行、摩根大通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等金融機構合作,探索設計一個開放的數字基礎設施,用於託管代幣化金融資產和應用程式。這項名為「Global Layer One」的新舉措將促進無縫的跨境交易,並確保代幣化資產能夠在全球流動池中進行交易,同時符合相關監管要求和準則。
MAS還與金融行業合作開發網際網路模型 (INM),該模型將作為跨獨立網絡交換數字資產的通用框架。這使得金融機構能夠相互進行交易,而無需所有金融機構都位於同一網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