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女皇鎮、組屋、巴剎和旗杆一般的晾衣杆……

圖/文 黛瓦粉牆
新加坡在主城區外建衛星城,女皇鎮是最早的一座,後來的衛星城大多以它為樣板。
衛星城是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一個舉措。行走衛星城,感覺就是國內的開放式小區,幾十幢乃至幾百幢高樓,很是壯觀!
衛星城和組屋導致的集中居住,需要解決居民「柴米油鹽」的煙火生活,於是有了巴剎和小販中心,後者完全是「國民食堂」,是新加坡獨有的事物。

組屋區是可以隨意進出的。這一帶都是老房子,年代久,但外牆都翻新過,如同新建一般。

樓與樓之間有廊連通,上面蓋頂,晴天遮陽雨天擋雨。

組屋區沒有多少可供停放的車位。新加坡限制私家車,所以有屋不稀奇,有車多半是富貴之家。


沒有私家車,進出還是方便。組屋區內開通公交,可送達附近地鐵或者鎮里的購物中心。

一個衛星鎮常常有二三十萬人,所以內部設村。我去的叫美玲村,村中心建有一個「巴剎和熟食中心」。


巴剎內也有日用品商店、藥店、診所之類的,一般的問題不用出村解決。


熟食中心也叫小販中心,主要售賣熟食與飲品。小販中心的食物比較便宜,也衛生。新加坡人多不在家裡煮飯,常在小販中心用餐,省去了每天自己烹飪的麻煩。

我們在村裡用了午餐。與在購物城和街上的小販中心用餐相比,同樣的質量和數量,我覺得村裡小販中心最便宜。這一份價格3.2新元,摺合人民幣16元


我們去的幾天,天天下雨。新加坡人晾衣服像極了上海一帶的做法,把濕衣服穿進晾衣杆,像一面面大旗,直接伸出窗外。

新加坡全國才五六百萬人口,談不上有特別引人的「異國風情」,但當地的風俗和生活方式,依然值得體驗,衛星城、組屋、巴剎和小販中心……
組屋,開放式的小區。巴剎和小販中心,新加坡人的集市和大食堂。旅遊不只是觀光,也是體驗。浮生得閒組屋區,半日體驗女皇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