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兩天給一個病人做生活質量方面的問卷調查,需要他給我列舉最多五個目前影響到他生活質量的領域或方面,在列舉出幾個常見的方面後,他遲疑的問我,「COVID-19可以算嗎?算的話應該怎麼寫?」
「當然可以!不瞞你說,我都覺得這兩個月來COVID-19嚴重影響到了我的生活質量!來,就讓我們寫下COVID-19吧。」終於聽到有人跟我有類似的感受,我的內心有點小激動,音量也不由自主的提高了一些。
他來自南亞某國,是來新加坡接受幹細胞移植的。在南亞當地他的收入屬於金領,可是到了新加坡,面對著巨額的移植費用,只能緊巴巴的算著錢過日子。但是不來又不行,因為當地根本沒有做移植的技術和條件,所以當地需要做移植的病人,錢少點的去另外一個南亞大國,手頭稍微寬鬆的就會來新加坡。
幸好他的家人全部在新加坡封國前進來了,他的孩子還很小,本來就打算著這幾個月和家人一起度過移植後的頭幾個月,要是因為突然封國而不能成行,真不知道他的內心該有多掙扎。只可惜來了就因為新加坡疫情吃緊,只能家裡蹲。COVID-19對身體本來就健康的人尚有一定的殺傷力,更不要提像他這種免疫力被摧毀,正在重建中的特殊群體了,那幾乎就是氰化物一般的存在吧。
二
也是在前幾天,醫生接到一個同樣來自於南亞病人的電話。這個病人也安排了來新加坡做幹細胞移植,各方面都準備好了,供者也聯繫好了,就等排期的時間到來了就行了。可是新加坡一下子關閉了入境通道,甚至還公開呼籲醫生儘量不要接受外國病人,以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國人,這下子這位病人的治療計劃全部被打亂。即便衛生部沒有這些規定,因為航班的取消,運送幹細胞也會遇到很大阻礙。
一般人的計劃被打亂不會要命,可是幹細胞移植講究的就是個時間點,在恰當的時間移植在療效上、經濟上、生理心理各方面最適合。聽著話筒里傳來他無奈又低落的語調,我的心也跟著一沉。根據現在的情況,醫生只能建議他去鄰國移植,並承諾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支持,之前聯繫到的供者也可以繼續幫忙安排聯繫。

幹細胞移植示意圖
三
被關閉國門的決定影響的病人還有很多,例如那些參與臨床試驗的外國病人。有的人已經試過所有常規的治療方法,臨床試驗是他們最後的希望,本來病情在試驗用藥的幫助下已經控制的不錯,這下子卻面臨著要被迫停止治療。吃口服藥的那些人還好說,還能想辦法把藥寄給他們,可那些必須回來打針的病人就慘了,因為就算把藥寄給他們,也沒辦法打針。還有些病人,已經完成了試驗前的各項檢查,只等合格就能入組,這下子滿懷的希望也落了空。
而本地病人呢?他們治療的日期可能會隨著醫療資源緊張而有所推遲,看起來影響不大,但其實他們也籠罩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中。
兩周前我們有病人確診COVID,於是醫生們要給每一位當天出現在同一個門診,在同一個診室治療的病人打電話,通知他們有病人確診,一方面對他們進行安撫,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如果出現新冠相關症狀就要及時就醫。本來接受化療的病人就容易心情緊張低落,這下子更加緊張起來。
後記
和那些在武漢封城時醫療資源耗竭而得不到治療的癌症病人相比,新加坡本地的癌症病人幸福不少,就算橙色預警給他們日常就醫增加了諸多不便,但至少治療還能得到保證。而且由於前兩年就開始搭建遠程問診平台,對於那些已經結束治療,只是定期複診的病人來說從中受益良多。
癌症加上新冠病毒是對病人和家屬的雙重挑戰,尤其是心理上的壓力更是難以想像的。我所在的病人支持聊天群里這一個多月來傳播的幾乎全部是跟新冠病毒有關的信息——如果說普通民眾是恐慌+1的話,這群病人可能就是恐慌+10。我對他們深表同情的同時也覺得自己有深深的無力感。
什麼時候疫情才能過去,生活恢復正常呢……
(文:baby兔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