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華人(準確說應該是海峽華人,就是出生就受英國教育,以英語為母語的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高中畢業於新加坡知名的萊佛士學院(接受全英式教育),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創始人之一。曾任新加坡總理(開國元首)、新加坡最高領導人、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少年時期的李光耀
李光耀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帶領這個連淡水資源都沒有的小島發展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發達經濟體,被譽為用徹底的現實主義眼光開闢了獨一無二的生存之道,他也被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描述為代表理智、明晰和希望的堅定聲音,儘管已經於2015年過世,但是李光耀對於世界各國的看法,放在現在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李光耀與里根
李光耀在生前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做了些許評價和預測。
其首先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將會發現越來越難以運用其原來的方式來發揮影響力,而問題的關鍵在於距離。認為中國人在亞太地區有著先天的距離優勢,想要對其發揮影響力是輕而易舉的,反觀8000英里外的美國在後勤保障,所需的努力上是相差巨大的。並且在人口上美國與中國也具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李同時認為,美國在科技及經濟上的優勢仍然明顯,不會在短期內消除,故勢力的轉換不可能迅速的完成。同時美國在亞太地區越來越難以施加影響力也是 不爭的事實,因為距離的劣勢而不得不調整其相關政策。

李光耀與尼克森
對於勢力根本的轉變李光耀預測大概在20年(10年前預測的,現為10年),但是還是要看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狀況,因為一切影響力的施加,最終都是國力的體現。同時,李也認為,美國未來就算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減弱了,中國也不可能完全將美國趕出西太平洋,一直將一一股不可忽略的勢力而存在。
同時李光耀說新加坡的總體戰略是要搭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快車,同時也不能減弱與世界其餘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聯繫,新加坡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依然十分重要的。

李光耀與蔣經國
李表示新加坡很幸運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留下了英語這一世界通用語言新加坡必須堅定的使用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來和世界交流,歷史證明第一語言為英語成為了新加坡高速發展的重要優勢之一。當然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也將會提高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地位,但華語永遠將會是第二語言,因為中國就算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對新加坡的經濟貢獻也將不會超過20%,仍然需要用英語和全世界保持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