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以「加大濟南教育開放度,助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為題,濟南市政協展開第十五專題「遠程商量」。部分政協委員、國內外知名教育專家、學者、海外僑胞代表交流國際教育開放先進理念、先進經驗,為濟南教育開放建言獻策。

透過遠程視頻大螢幕,知名教育專家、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做了主旨發言。圍繞著「教育國際化」這一主題,俞敏洪首先指出國際化是思維的國際化,唯有開放思維,才能引領發展。「國際化教育是具有普遍性的,其核心在於教育體制和課程設置的革新,語言交際能力不可或缺。從一個城市的角度來說,國際化的進程意味著開放的姿態,教育的國際化能夠促進城市的開放。」

隨後,多位知名教育專家學者發言。新加坡國立大學宋照禮教授向各位與會嘉賓介紹了新加坡「面向未來,政府主導」的教育體系,指出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數字化、全球化的。數字思維、全球思維對提升教育開放度極為重要。
莫斯科國立師範大學校長顧問康斯坦金·彼得洛維奇·達琴科教授回顧了近十年間中俄兩國在教育領域開放合作的累累碩果,指出兩國的教育合作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光明的前景。
畢業於山東省實驗中學的美國常青藤精英教育市場部負責人趙東瑞指出應加強與國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嘗試「項目制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

美中教育基金會主席李忠國認為濟南「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需要建立高標準新理念的國際化教育示範區,嫁接先進的教育經驗、增強學生軟實力、降低中外學分轉換難度、放低國際學校辦學門檻。
市政協委員、澳門執業大律師廖悅興律師指出應增強老師與學生、政企與學校的良性互動,增加海外教育交流項目,建立國際人才儲備資料庫。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許曉勇教授根據自身實際研究成果,認為國際化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
活動中,濟南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到會聽取專家建議,介紹有關情況並回應專家、委員發言。據悉,此次「遠程商量」還在有關區縣政協、濟南高新區教育局、濟南外國語學校、山大附中開設了8個分會場。
記者也了解到,這是濟南市政協建成遠程視頻會議室後首次啟用並在此展開「遠程商量」,首次邀請權威專家通過遠程做主旨發言,也是首次與部分縣區政協及教育機構和院校連線。
「這個會議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表示。這樣一個『遠程商量』方式,既能讓各方進行交流,又節約時間。這也是政府貼近老百姓、貼近觀點和推進商量的一個重要的步驟。」俞敏洪表示。委員和專家們充分肯定了市政協邀請海內外專家開展「遠程商量」的形式。
「這次遠程商量,是濟南市政協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開展民主協商的一次生動實踐,是拓展政協協商民主形式的一次重要探索。」市政協主席雷傑表示,「主會場、分會場、移動端,專家學者與部門負責人開誠布公,既溝通了情況,取得了共識,又聚焦了短板,探討了對策,達到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