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為什麼深受廣大消費者追捧,來看看戴森新加坡工廠
發跡於英國威爾特郡,每一台產品上都標註著「馬來西亞製造」,
但戴森真正的「源動力」來自馬六甲海峽的一個彈丸之國。
距離新加坡市中心大約半小時車程的工業園區 West Park,
是戴森先進位造中心的所在地,這個成立於 7 年前的工廠,
僅僅承擔一個零部件的生產 —— 數碼馬達。

(圖片來源網絡)
從最近被網友調侃為「吸柳絮利器」的無繩吸塵器,
到 Tony 老師們人手一把的吹風機,
到能夠自動吸附頭髮的卷髮棒,一個不足拳頭大小的數碼馬達,以超高的轉速和科技含量,
驅動了戴森絕大多數產品線,以及這家家族企業百億的商業利潤。

(圖片來源網絡)
七年如一日,伴隨著機械切割、傳送帶以及機器脈衝的噪聲,
20 多種零件在這個占地 4200 平方米的車間裡開始了從坯件到馬達的奇幻之旅,
50 台全自動化的機器周而復始分工協作,
製造出的馬達會被運送至馬來西亞的製造基地,
產品會在那裡完成最後的組裝,然後銷往全球 75 個國家和地區。
在社會化分工如此發達、生產外包成為製造業主流方式的今天,
戴森正在用既古老又現代的方式,
牢牢地把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源網絡)
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口中「合適的技術」就是數字馬達對於氣流的操控。
吸塵器、干手機、吹風機、電風扇……
看似紛繁複雜互不相干的產品,其實都內藏一顆馬達。
從 X21、V2、V6、V7 直到最新的 V11,
戴森最初的切換式磁阻馬達已經演變成如今的無刷直流馬達,
不僅體積更小,而且提供的功率密度更高。
正是因為同時兼顧了體積和性能,才使得許多標新立異的設計得以實現。

(圖片來源網絡)
去年,戴森在英國投資兩億英鎊打造了一個 750 英畝哈拉溫頓園區,
目前已投入運營,招募了 400 名資深汽車工程師,
新加坡製造基地很快也將破土動工,計劃於 2020 年落成。
在 V11 生產線上,其中一個環節是在每一個零件上寫入代碼,
這麼一個簡單的步驟,可以讓戴森追蹤到銷往全球每款產品甚至每一個零件的批次。
看了這些,是不是感受到了戴森產品真正牛逼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