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未成年人網安現狀堪憂,谷歌調查:老師、家長互踢皮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孩子們或者說未成年人了解世界、聯繫外界的重要媒介,並逐漸成為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網絡的各種不安全因素也日益凸顯,如網絡詐騙、隱私泄露、不健康信息傳播等都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圖:來源自網絡)
近日,谷歌大數據調查顯示:
新加坡在培養孩童的網際網路安全意識方面,本地教師比家長更關注網絡霸凌的問題,相比之下,家長更關注的是個人隱私和安全問題。
調查還發現,只有半數的本地家長對於學校提供的網際網路安全課程感到滿意。與此同時,大約76%的教師認為,家長在確保孩子能安全上網方面做得不夠。
而在未成年接觸網際網路電子設備上,新加坡孩童平均在8歲的時候就會獲得第一台銜接網際網路的電子器材,這比全球平均年齡早兩年。

(圖:來源自網絡)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設備呢?
專家給家長的三個建議:
1、電子設備使用時長
寶寶1歲半前,各類電子產品完全禁止使用。美國兒科學會推薦2~5歲的兒童每天使用電子設備時間總共不超過1小時。6歲以上的兒童,可個性化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類型,確保不會影響充足的睡眠、運動、閱讀等日常生活。
2、和孩子「約法三章」
使用電子產品前需要和孩子約定好,時間到了就要停止。如果孩子哭鬧,父母不要指責和打罵,應該溫柔而堅定地關掉。幫助孩子養成自律,而不是只靠父母的監督。
3、選擇優質內容
家長應為孩子篩選優質的內容進行瀏覽,例如:互動性強的,少被動輸入的;多創造性強的,少簡單重複的;與生活緊密結合的。與孩子共同使用,幫助孩子了解他們所感知到的內容,並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
當然,如果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也會有效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關注度。

(圖:來源自網絡)
孩子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一、把個人信息藏起來。
1、關掉位置定位,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2、密碼要保管好,不要告訴別人,使用更安全的密碼。
3、不要提供自己的和家人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電話號碼、家庭地址、學校和工作單位等。如果有人以任何方式向你索要,必須徵得父母的同意。
二、別相信中獎信息
1、不輕信中獎、優惠券、特價商品、高新兼職等,這些可能都是騙人的。誘人的蛋糕背後很可能是陷阱,你的錢,你爸媽的錢很可能就嘩嘩流走了。
2、不隨意打開陌生郵件,不點不明連結,不隨便掃二維碼。
3、如果需要支付,停下來,告訴家長。
三、遠離不良信息
網上遇到別有用心的人,向你發送暴力、色情等內容,應馬上舉報、拉黑,告訴家長。
四、不見陌生網友
不單獨與陌生網友見面。有人要約你見面,要徵得父母同意,讓他們在見面時「暗中」保護你。
五、不擅自做決定
網上遇到他人求助或讓你獨自完成某件事情且不許告訴其他人時,別怕,立刻告訴家長。
六、文明上網
1、網上辱罵他人、泄露他人信息是不被允許的。
2、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轉載、不評論、不傳播不良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