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64歲母親付了4萬8000新元,裝修商卻拖延4個月不開工,如今還鬧失聯,兒子自掏2萬3000新元,為媽媽完成裝修工程。
苦主蘇先生(33歲,自僱人士)申訴,64歲的母親想裝修位於新加坡巴西立一帶住家,去年10月透過舅舅介紹,認識了一名叫「傑森」的裝修承包商。
他說,「傑森」聲稱是新加坡一家裝修公司的合作商,母親與對方交涉後,同意3萬5388新元的報價,對方也承諾在去年的聖誕節前交房。
「媽媽在去年11月2日通過PayNow轉了7077新元6角的訂金,當時也沒多想,畢竟他是舅舅介紹的。」
不久後,承包商指工程即將開始,於是在11月15日再次轉了2萬7990新元給對方。
「對方確實有開工,地板和瓷磚相關工程都如期完成。後續,他要求我們支付尾款,我母親陸續轉了2650新元、9000新元和1068新元給他,前後付了將近4萬8000新元,比報價來得貴。」
豈料,承包商收了尾款後,遲遲不繼續工程,頻頻找藉口推脫,稱碰上聖誕節、農曆新年,工人們都回鄉,人手不足,一拖再拖。

承包商開出的報價單。 (受訪者提供)
「農曆新年後,他又說工人們還沒回來,須推遲到2月中旬才開工。後來,他確實安排木匠來測量,還承諾3月中完成所有工作。」
結果,「傑森」再一次食言,不僅沒如期完成工程,如今還失聯,蘇先生憤而報警,並在STOMP上揭露事件。
「今年4月開始找不到他,電話打不通,去他家也找不到人。」
記者嘗試聯絡「傑森」,但無法聯繫上。
新加坡警方受詢時證實接獲報案。
蘇先生透露,裝修事宜原本由母親全權處理,他在今年2月發現承包商一再拖延工程,才介入協調。
他指,今年3月某天帶著舅舅去找對方對質,「傑森」坦言已將款項花光。
「他說家裡出事,老婆需要錢,才用掉我們的錢,然後求我們再給他一次機會。我本來當時就想報警,但因為是舅舅認識的人,就決定相信他最後一次。」
根據蘇先生提供的對話記錄,「傑森」早前與蘇母聯繫時,語氣惡劣,頻頻以方言爆粗口。

裝修承包商「傑森」被指收了錢,工程沒完成,如今鬧失聯。 (受訪者提供)
蘇先生指出,住家僅完成1/4的裝修工程,屋內一片狼藉,事後得自掏腰包找來其他承包商,完成剩下的工程,共花了2萬3000新元。
「房子在裝修,爸媽還需另外租房子住,直到工程結束。我媽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簡單的夢想就是翻新單位,擁有一間夢想中的家,豈料成了苦主。」
被牽連的Livspace發言人回應STOMP詢問時透露,該公司與該項目毫無關聯,並指「傑森」冒用了Livspace的公司名稱及商標,以謀取私利。
「Livspace沒有簽署這個項目,也沒從中收取任何費用,或為這個項目做任何工作。針對此人欺詐性使用我們公司名稱與商標,我們將保留採取行動的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