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意向大耳窿借貸 小販不堪騷擾竟出車禍

生意受疫情重挫的新手小販,先後向「合法借貸公司」借款4萬元,就此墜入大耳窿利滾利的陷阱。大耳窿通過恐嚇簡訊和騷擾電話追債8萬元,導致心神恍惚的她駕駛不慎,不幸發生車禍。
年近60歲的許女士(化名)接受《8視界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她與四人合夥租下檔口售賣泰國餐,生意隨著冠病疫情的反覆而起落。
她在創業前就經常收到推銷借貸的手機簡訊,直到2021年資金鍊搖搖欲墜時,為了維持經營,她才不得已聯繫自稱「合法」的借貸公司。
借不到錢還被騙錢
許女士第一次嘗試借款卻遇到騙徒,款項沒有到手,反而損失1400元,這使她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
她說:「我申請(借)7萬元,他說我需要付2%的行政費,然後他就可以把錢借給我。當我把1400元轉到他的戶頭的時候,他就消失無蹤,我才意識到我受騙了。」
還有一次,走投無路的許女士登記個人信息後,對方給她匯款400元。四天後,她按約定連本帶利償還600元時卻被拒絕。對方稱只收200元,要她在四天後再還600元,還發來恐嚇簡訊。
許女士擔心這樣被追債將永無盡頭,因此願意花錢消災。她還以報警威脅,才擺脫對方。
利滾利債務竟翻倍
然而,許女士似乎未因此而汲取教訓;她先後向五組大耳窿借錢,以洞補洞,結果負債纍纍。
她說:「我前面是借3000元、5000元,因為餐飲業有收入,我就有錢還給他們,只是利息非常的高,每十天償還(本金的)10%(作為利息)。後面我借的就比較多,虧的時候我就會借,可是當你借的數目太高,它的利息是非常嚴重的。」
許女士認為,這些大耳窿隸屬同個集團,內部共享信息,在借款者償還困難時趁虛而入。
她表示:「我借了兩筆很大的數目,它的利息我沒有辦法應付,我就去借了這些小(額)的(貸款)來還。可是這些小的(借貸公司)都是他們找上我,我都不認識任何人,都是這樣的情形。」
目前,大耳窿要求償還8萬元,是她當初借款金額的足足兩倍。
追債騷擾間接導致車禍
許女士的檔口在5月正式收攤時,欠下約8萬元租金。之後,她每天駕駛私召車長達10至12個小時,每個月賺取3000元至4000元,以此來維生和還債。
但是,來自大耳窿的騷擾電話和粗言穢語的恐嚇簡訊,讓她每天都擔驚受怕。另一方面,她依靠手機接單,無法關閉手機,因此對追債無計可施。
她說:「每天都會煩惱,他們追(債)啊,我的錢要怎麼還啊!我沒有辦法很專注地駕車。大概十天前,我就遇到車禍,因為每天都要想怎麼去還這筆錢,電話一直在追,我就很有壓力。」
車輛受損進廠維修,所幸許女士沒有大礙,不過她因此無法駕駛掙錢,還需要支付更高的租車費用以支付修車費,這讓她一籌莫展。
許女士在朋友的建議下,向有債務重組經驗的義務組織亞杜蘭生命輔導中心(Adullam Life Counselling)求助,後者建議她不要理會大耳窿的追債。
亞杜蘭生命輔導中心負責人也建議,如果收到借貸廣告的簡訊,公眾不要落入大耳窿陷阱,並及時刪除。
被問及給陷入財務危機者有何建議時,許女士表示,應向身邊的親人朋友求助,冷靜思考問題,而不是向大耳窿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