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巴東將於周二(8 月 9 日)在憲報刊登為新加坡的第 75 座國家紀念碑,因為這個城邦慶祝其 57 歲生日。
這座標誌性的遺址自 1822 年以來一直存在,是新加坡第一個在古蹟保護下得到保護和最高級別保護的綠色開放空間。
周一主持公報的文化、社區和青年部長 Edwin Tong 說,雖然沒有實體結構來定義巴東,但它一直是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及其人民的許多共同記憶的所在地。

參與 1966 年在巴東舉行的首屆國慶遊行 (NDP) 的 23,000 名男女中的少數退伍軍人也參加了此次活動。
巴東的歷史
「一代又一代的人聚集在這裡,見證了新加坡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是新加坡歷史旅程的見證。我們的旅程,我們的考驗或磨難或進步,都在這裡的這個開放空間見證了,」唐說。
「它鞏固了我們的新加坡身份,反映了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
這些國家裡程碑包括,1945 年在新加坡慶祝日本人正式投降的勝利遊行,1963 年宣布與馬來西亞合併,以及 1966 年的首屆新民主黨以及此後直到 1975 年的每個新民主黨。
唐還指出,它也是新加坡自 1800 年代以來一直用於公共和社交娛樂的最古老的開放空間之一。
根據國家遺產委員會(NHB)的說法,巴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因為一些證據還表明,它可能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柔佛蘇丹和天猛宮之間的談判地點。
這些談判將導致最終在 1819 年簽署該條約,這使得英國能夠建立新加坡的定居點。
「這個開放空間切實地提醒我們,自從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和人民獨立以來,我們是如何成長的,以及我們已經走了多遠,」童說。
他補充說,將巴東列為國家古蹟將保護它免受影響其特徵和意義的改動和變化,同時使其繼續成為所有新加坡人享有的社會和社區空間。
提高對巴東的認識
從 8 月起,NHB 將通過針對學生和公眾的新舉措,包括旅遊和互動遊戲,提高對該網站的認識和欣賞。
新加坡的國慶慶典將於 2023 年在巴東舉行。
位於市政區,大約 4.3 公頃的 Padang(馬來語意為「田野」)周圍環繞著幾座國家紀念碑。
它們包括紀念碑、林寶生紀念碑、沿其較長一側的陳金生噴泉、另一側的前市政廳、前最高法院和聖安德魯大教堂,以及內戰紀念館和維多利亞劇院和音樂會大廳在其較短邊的任一端。
Pandang 還被新加坡板球俱樂部 (SCC) 和新加坡休閒俱樂部 (SRC) 所包圍。
SCC 總裁 Zoher Motiwalla 稱該空間的公報「姍姍來遲」,他說:「自 1852 年成立以來,SCC 有幸成為 Padang 的一部分......我們非常重視我們作為堅定保管人之一的角色巴東這個最新的國家紀念碑,並將繼續幫助維護它作為一個將社區聚集在一起,通過體育和休閒活動進行互動和玩耍的地方。」
主席 Chang Yeh Hong 指出,SRC 在過去 139 年一直是 Padang 的共同監護人,他說俱樂部繼續其促進全民體育運動的傳統,「我們將自豪地堅持這一傳統」。
2019年王瑞傑副總理宣布巴東,以及新加坡河大橋,將在憲報刊登以紀念該城邦成立二百周年。
去年修訂了《古蹟保護法》,為巴東等地在憲報刊登鋪平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