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海洋生物學家在南部海域的淺灘工作,豈料左腳突然劇痛,才驚覺被魔鬼魚尾刺刺中,5公分長的魚刺插入腳背,忍痛9小時才動手術拔刺。

黃小姐忍痛9小時才動手術取出插進腳背的魚刺。(取自《海峽時報》)
跨年前夕,海洋生物學家黃小姐(27歲,Crystal Wee)和DHI水務與環境研究中心的同事在我國南部的潮間帶工作時,忽然感覺左腳一陣劇痛。
她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說,當時她從布滿海苔的岩石上舉起左腳時,看見鞋子上插了一根藍色魚刺。
負傷後,她立即被帶到岸上,並前往醫院動緊急手術,將這5公分長的魔鬼魚的尾巴魚刺拔出。
元兇是藍斑帶尾鰩
或受到驚嚇襲擊她
元兇是藍斑帶尾鰩(Taeniura lymma),幸沒有強烈的毒性,不過被刺中的地方會越來越痛。
黃小姐透露,當她看見魚刺上有藍色的肌肉時,不僅鬆了一口氣,這意味著刺傷她的極有可能是藍斑帶尾鰩,而不是具有更大毒性的生物。
雖被魔鬼魚傷及可能會致命,但她指出除非是刺穿重要器官,或導致嚴重出血,否則遭鰩魚刺死的幾率不大。
黃小姐表示,魔鬼魚應該受到驚嚇才會刺傷她,由於更多公眾會去淺水區走動,她希望公眾可以多加留意。
國家公園局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處長卡倫博士也告訴《海峽時報》我國淺灘地帶常見魔鬼魚,由於它們埋在泥沙中,難以被察覺。「作為防範措施,公眾不應該接近魔鬼魚。」
她指出,當時無法直接將魚刺拔除,因為魚刺上有逆向的倒鉤,若強行拔除,可能撕裂肌肉,導致出血更多,而這是很危險的。
為此,黃小姐只能咬緊牙關,忍受疼痛。她透露最初沒有感到太多痛楚,甚至還想要繼續工作,但同事建議她不要再忍,而且痛楚越來越激烈,兩個同事便帶她去醫院。
「過了四個小時,我痛到要在醫院一直吃止痛藥。」
最終,黃小姐在等待9小時後,才進行一個小時的手術拔出魚刺,目前她在家中休養,也期待儘快返回工作。
新加坡遭魔鬼魚刺傷的案例:
在2016年10月4日下午約2時30分,聖淘沙海底世界的一名62歲潛水員主管陳錦榮在搬移魔鬼魚時,被魔鬼魚的尾刺刺中胸口,送院不治。
在2012年6月,曾擔任託兒所校長的江美玲,在清洗魔鬼魚時,相信手上的傷口被魚刺傷及,發燒5天後被診斷細菌感染,動手術約20次。
文: 新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