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聞街上有一名老翁跌傷,地鐵站站長戴春財(41歲)立即拿著急救箱跑去查探情況,在協助老翁包紮傷口後,戴春財繼續陪著老翁和他的妻子,直到救護車將他們送往醫院。
在大巴窯地鐵站工作的戴春財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類似需要幫忙的公眾,而他也不吝於伸出援手,不論事發地點是否在地鐵站內。擁有一份熱心腸的戴春財是昨天(12月1日)公共運輸金牌獎優秀獎組別的30名得獎者之一,這也是他第六次獲得公共運輸金牌獎。
戴春財受訪時回憶,當天下午那名老翁是因為突然頭暈才在紅綠燈附近跌倒,被路人扶到路旁休息。
戴春財趕到時,看到老人家的膝蓋和手臂都有擦傷,神情痛苦,便讓老翁靠著他的膝蓋,比較舒服地坐著,讓同事幫他包紮傷口。
感受到老翁和他的妻子的無助,戴春財還留下來陪他們等候救護車,同時安慰老太太說傷勢並不嚴重,並幫她聯繫上兒子。「我先讓同事回到工作崗位上,確保地鐵站的運作沒問題我才留下來。那位70多歲的老先生年齡與我父親相仿,因此讓我很有感觸。」
救護車約10分鐘後抵達,戴春財協助不會說英語的兩夫婦,向馬來族的救護人員說明情況,老太太在離開前也一直感謝他的幫助。幾天後,戴春財還不忘傳簡訊給老先生的兒子表達關心。
擔任SMRT地鐵站站長已有13年的戴春財說:「地鐵站里每天都有不少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可以是扛著重物的年長者或是遺失物品的年輕人,無論得獎與否,我都會繼續盡己所能給予他們關懷和協助。」
今天的頒獎儀式上共有568名交通員工獲頒公共運輸金牌獎,得獎人數是歷來最多。
這個由新加坡行善運動理事會主辦的獎項已邁入第22個年頭,旨在嘉獎那些付出額外心力幫助他人的交通行業服務人員與車長。
另一名獲獎者是54歲的林玉清,她擔任通聯優惠車資卡更換處客服員已長達20年,為了服務乘客曾多次加班,以及犧牲午餐時間。
去年有一名理工學院的學生在林玉清下班時間的兩分鐘前趕來換學生卡,卻發現身上沒有足夠現金。得知這是他唯一能用來搭車的交通卡後,林玉清答應等他到附近的自動提款機取錢,再幫他辦理手續。「這對我來說是舉手之勞,能夠幫助他也讓我覺得很開心。」
有一回,林玉清遇到一個單獨前來更換學生卡的自閉症青年,當時不論她說什麼,青年都沒有任何反應。眼看排隊人龍越來越長,林玉清自掏腰包為青年充值5元,再把新做的卡交給他。幾天後,青年的母親帶他來向林玉清道謝,並歸還那5元。
林玉清說:「那次的體驗讓我更了解特需人士,可以和不同的人接觸、學習,正是我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
頒獎禮主賓交通部長易華仁致辭時,肯定了交通員工在疫情期間所付出的努力,包括加強地鐵清潔和消毒,以及降低巴士服務受到的干擾。
易華仁也說:「要在疫情中越戰越勇不只關乎經濟韌性,也需靠社會的品德和剛毅之性。因此,培養我們心中的善意和惻隱之心、相互支持,非常關鍵。」
另有七名乘客在昨天的頒獎禮獲得愛心通勤獎,嘉獎他們在日常通勤時幫助他人的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