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正月十五,既是元宵節,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天。有小夥伴在新加坡眼APP上發問:大家在新加坡,是吃湯圓還是元宵?

(圖源:pixabay)
這個問題馬上引起大家的熱烈回應。網友們是這麼回答的:
正月十五元宵節,當然是吃元宵了。
南方吃湯圓,北方吃元宵。
可新加坡超市裡找不到元宵的,只有各種口味的湯圓給大家應節。
有小夥伴發問,湯圓和元宵長得挺像的,都是圓圓的、帶餡的食物。但緊接著,有人解釋,它倆的製作方法天差地別,就好比米飯和麵條,完全不是一回事。
湯圓和元宵有什麼不一樣嗎?
一個是包出來的,一個是滾出來的。
這邊關於湯圓和元宵的區別還沒說完,又有小夥伴發出了元宵究竟是甜餡還是咸餡的爭論。
以前的我管甜餡的叫湯圓,肉餡的叫元宵。但後來發現,並不是哪裡都有肉餡的元宵。
對,我是上海人。只吃肉的,芝麻、赤豆、花生的都是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吃一個湊合一下。
元宵節吃啥不重要
重點是那鄉土情結 關於新加坡元宵節怎麼過?在昨天的「新加坡眼」公眾號上,你可以找到新馬一帶獨特的元宵節習俗。

咱就好好說一下元宵節的食物:湯圓和元宵。為啥南方人過元宵節吃湯圓,而北方人多選擇元宵。
其實,這就好比以前「豆花甜咸黨」之爭一樣,南橘北枳、南腔北調、南船北馬……不僅是食物,南北方的衣、食、住、行,每一樣都差異不小。南北口味之爭背後,人們所關注和討論的其實是中國南北方文化的差異,其根本在於根深蒂固的鄉土情結。
元宵湯圓 究竟區別在哪
由於大部分新加坡華人祖上來自南方,因此新加坡華人在元宵節會吃湯圓。有的網友為了更有儀式感,還親自擼袖上陣,做了五彩小湯圓。

從地理分布上,中國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
最根本的區別還在於兩種製作工藝,元宵是用「滾丸子」的製作手法,湯圓則是包出來的。
湯圓餡料比較軟,種類也很多,大多是甜味系,比如黑芝麻、紅豆、花生、香芋、南瓜餡等。在新加坡,還有特色的榴槤口味湯圓。

至於元宵,估計是北方比較冷,包不方便,用滾比較快吧!如果見過滾元宵的一定都會被驚訝到,幾十、上百個一齊蘸水,抖入糯米粉堆,滾起來裹上一層乾粉,再一次蘸水,滾入粉中,一次次下來,看著元宵們越長越大,非常有趣。
有位河南廚師還發特地發視頻,介紹當地的「滾元宵」製作手法。



在口感上,湯圓非常軟糯,更適合老人和小孩食用,但也不能貪食太多,畢竟湯圓是高脂高糖食物,除了難以消化,還很容易引起血脂升高,所以如果本身就是高血脂的人,儘量要少吃湯圓,
至於元宵,因為含水量低,吃起來口感比較硬實,也適合炸制食用。有網友在新加坡眼APP上說,他來自瀋陽,在他們那有一家老字號的炸湯圓就特別有名。

此外,由於元宵的特性,非常不適於冷凍,因此只能現做現賣;湯圓則可以冷凍儲存,適合大批量生產,所以湯圓在北方超市也非常普及,而溫暖的地區沒有元宵售賣。
鹹味元宵
與眾不同的滋味
關於元宵,除了傳統的甜餡元宵,還有隻在一些地方才能吃到的肉餡鹹味元宵,比如中國上海、福建等地。不過,在上海,一般把這鹹味元宵稱為「湯糰」。

當然,不管選湯圓還是元宵,元宵節究竟哪個才是正宗吃法?其實,只要自己吃得開心才是重點。
前天的元宵節,你們又是吃什麼來慶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