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 18 日,新加坡財政部長公布了 2022 年預算,為未來制定了計劃。
預算案以「共同規劃新路」為主題,著眼於新加坡如何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投資自身能力並加強社會契約,建設更可持續的未來,並加強國家的稅收制度。
住宅物業的稅率將從 2023 年開始分兩步上調,高端物業的稅率增幅更大。
對於非自住住宅物業,包括投資物業,房產稅將從目前的 10% 提高到 20%,到 2023 年提高到27%,到 2024 年提高到36%。
對於自住住宅物業,房產稅稅率將從目前的 4% 上調至 16%,2023 年上調至 23%,2024 年上調至32%。此上調僅適用於年價值超過$30,000的部分。

世邦魏理仕東南亞研究主管表示:「修訂後的房產稅率將主要影響年價值超過6萬的高端住宅。」
就其本身而言,這個稅率的調整影響應該不大。但是,再加上 2021 年 12 月生效的最新一輪房產降溫措施,這可能會進一步抑制整體購買情緒,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場。
相比之下,在 2013 年預算案中宣布之前的房產稅修訂時,由於價格和出售量的繼續增長,對住宅市場的影響不大,直到 2013 年 6 月推出降溫措施,特別是推出總債務償還率 (TDSR)。

鑒於預計 2021 年 12 月的降溫措施,這套針對高端市場的富人稅,在短期內應該會對市場產生邊際影響。
世邦魏理仕維持 2022 年私人住宅平均價格增長高達 3% 的預測,2022 年新開發商住宅銷量為 9,000 至 10,000 套。
根據新加坡稅務局 (IRAS) 的數據,2020 年新加坡非有地私人房產(包括行政公寓)的年價值中位數約為$22,200,有地房產年值約為$34,800。
雖然房產稅的增加確實會增加房產的持有成本,但由於成本的增加似乎是可控的,因此不太可能抑制需求。
假設投資房產的年價值為$22,200,稅收的增加只會達到$444。
在有地房產部分,優質有地房產的房產稅增幅可能最大。然而,這不太可能影響需求,因為高凈值人士將能夠承受增加的房產稅。
財富稅
「在 2022 年預算公布之前,有很多關於財富稅和資本利得稅的猜測——如果徵收,可能會影響銷售和投資,」PropNex 執行長 Ismail Gafoor 說。「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對房地產市場來說是一個積極的結果,因為這些稅沒有出台,政府僅僅調整了房產稅。」
Gafoor 補充說,目前的稅收制度已經包含了財富稅的某些特徵,例如財產稅以及 2021 年 12 月提高的額外買方印花稅 (ABSD)。
仲量聯行新加坡研究與諮詢部高級總監表示:「提高房產稅稅率是對財富整體徵稅的一個要素,因此更富有的業主在稅務方面的貢獻更大。」
預計較高的房產稅不會削弱新加坡人擁有住宅物業以居住或投資以賺取租金收入的願望。
擁有較高價值房屋的業主應該能夠承擔較高的稅收,因為他們可能是收入較高的家庭。因此,高價值房屋的潛在買家不太可能被房產稅的增加所勸退。
預計房產稅上調不會改變購買行為或抑制高檔住宅的價格。對房屋的投資往往不僅僅受收益率驅動,還受到情感、效用和資本保全需求的驅動。
資本價值和租金的上漲減輕較高稅收政策的影響
資本價值和租金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較高稅收的影響,特別是在有地房產的情況下。然而,更高的稅收可能會促使「資產充裕,現金不足」的房產持有者出售他們手頭的房產。
ERA Realty 研究與諮詢主管 Nicholas Mak 表示,提高自住房屋的房產稅率不會改變新加坡強烈的自置居所文化。雖然有些房主每年要多繳納幾十到幾百的房產稅,但這並不足以影響他們他們擁有自己的房子的慾望。
財政部表示,93%的自住房產不會受到更高房產稅的影響。這些房產包括組屋、大多數公寓和低價值的有地房產。不過,較高的房產稅會降低住宅物業的凈租金收益。因此,投資者在投資房地產時將更加依賴資本增值
事實上,對於投資者而言,資本增值比租金更重要。房地產被視為一種很好的對沖通脹的工具,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其價值。
在當前積極的租賃市場條件下,業主將試圖將部分增加的房產稅轉嫁給租戶。這將導致外國人的租金和成本更高。他們可能會要求更高的薪酬方案,這間接會增加公司的業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