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萊道公園麥當勞快餐店年底結業,引發懷舊情懷,且看這些被遺忘的小公園的今昔

2021年09月10日   •   7524次閱讀

因麥當勞年底結業重回國人視線的萊道公園,平易近人的大巴窯公園,登高瞭望、嬉水納涼的好去處……作者通過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對比這些樸實小公園的今昔,舊貌新顏,勾起許多兒時記憶。

日式風情的萊道公園。

女皇大道萊道公園(Ridout Tea Garden)麥當勞快餐店將在今年底結業,新聞傳出後引發懷舊情懷,朋友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留下告別身影。

小時候的日本花園,有過童年的足跡。年代久遠得幾乎要把它遺忘,直到新聞見報,塵封的回憶突然泉涌浮現。

老實說,我也是從新聞上第一次認識了萊道公園的名稱。從來只稱它為日本花園,後來的認知是環境優美的快餐店。

這麼多年來,不是不知道它的存在。多少次從女皇大道路過,從來沒有轉進去多看一眼。偶爾萌起念頭,改天可到此用餐,但改天是哪一天?

懷著認真、興奮的心情對待本地休閒去處,已經是遙遠的年代。

無法出國的日子全島各角落到處探索,朋友們紛紛感嘆,從來沒有如此好好玩過新加坡,從來沒有發現原來新加坡也好好玩。其實,認真追溯起來不能說是從來沒有,只是從前的那些記憶,在忙碌的日常中漸被遺忘。

在旅遊業還不發達的年代,坐飛機出國根本遙不可及。郊遊野餐當然都在國內,休閒勝地少見外地遊客,人來人往都是本地面孔。時代變遷,旅遊的腳步越走越遠,走過半輩子踏遍世界各地,直到有一天突然駐足停步。驀然回首,舊情舊景還在闌珊之處,花開花落。

社交媒體上漸漸又看見朋友們在全島各處打卡留念,挖掘出那些遙遠的回憶,想起那些被遺忘的時光。翻開舊照片今昔對照,無限唏噓。

風和日麗的一天,一家大小去XXX遊玩。如此開頭的小學作文,都寫過哪些地點?回到同樣的地方再寫一次,會寫出什麼樣的心情?

首個日本主題社區公園

舊相簿里漸漸褪色的回憶。

新加坡從建國初期就致力打造花園城市,大量種植樹木,1970年代中期開始到處建設公園,在人口密集的都市環境中保留透氣綠肺,為平民百姓提供休憩去處。比較著名的有花柏山、麥里芝蓄水池、東海岸公園等等,面積較大也有很好的發展空間,數十年來與時並進,直到今天依然人跡不斷。

當中也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園,曾經名盛一時,但隨著更多新鮮遊玩地點的出現,漸漸被喜新厭舊的遊人拋諸腦後,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就像萊道公園,1970年落成時稱為女皇鎮日本花園,也是本地首個日本主題社區公園。公園裡有日式風情的小橋流水、商店食肆,為新興的女皇鎮居民提供休閒空間。翻開兒時照片,站在池塘邊留影,背景的日式茅草亭子遊人如織,堪稱最早的偽出國體驗。

1978年園內商店發生火患,付諸一炬,整個公園重新建設,延續東洋風情,日式茶亭取代了原本的商店,1980年煥然一新登場,可惜人氣不再。重開後改稱萊道公園,得名於公園後面的萊道路(Ridout Road)。公園開始把店面出租給快餐店以吸引遊人,當中以麥當勞歷時最久,轉眼32個年頭,寫下一代人的回憶。

趁著麥當勞結業前舊地重遊,快餐店的形象超越了公園本身。停車場占了很大面積,後方是遠東花圃店面。公園部分只剩下小片的綠地、小小的池塘與小段木橋,有如餐館的戶外造景,幾乎看不出這是個公園。如果不是內心深處緊緊抓住了漸漸模糊褪色的前世回憶,差點就把它丟失遺忘。

巨龍時代標記

龍形遊樂場最早是在大巴窯公園出現,後來使用於組屋區遊樂場。

面向世界遊客的風景名勝,再怎麼新奇有趣,都不如社區公園的平易近人。小時候的「風和日麗」作文,寫的就是組屋區里的大巴窯公園。

小朋友的最愛莫過於公園裡的巨龍遊樂設施,節節攀登樂趣無窮,絕對是當年最酷炫玩樂設施。還想再上層樓,25米高的瞭望塔傲然聳立,登臨其上可俯瞰整個公園。瞭望塔本身也前衛吸睛,塔頂的八角形結構造型獨特有如太空船。1969年人類登上月球後掀起太空熱潮,瞭望塔在1973年落成,屹立於欣欣向榮的衛星鎮,作為大巴窯的地標,也寄託了對未來的憧憬。

大巴窯公園瞭望塔造型吸睛,塔頂八角形設計有如太空船。

公園裡滿目綠意,小瀑布流水淙淙,池塘邊垂柳依依,石拱橋與六角石橋從水面跨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婚紗照熱門地點。

90年代大巴窯中心大事翻新,施工期間借用部分公園地段作為巴士轉換站,建屋局中心完工後塵埃落定,公園地段恢復卻已少有遊人,周末成為幫傭外勞聚集地點。

暌違多年舊地重遊,池塘這一邊還能回顧當年風情,以成年人的眼光重看才發現公園造景如此優美,池塘里小橋步道連接人造小島,蜿蜒曲折,頗有曲水流觴的雅趣。細瘦樹木已生長得茂密粗壯,枝幹向水面傾斜伸展,開闊池面上種植了更多水生植物,為原本的秀氣園林景致注入更多原生態特色,對比今昔,看到不同時代的審美理念。

曾經用作巴士轉換站的這一邊,明顯不是當年面貌。瞭望塔目前關閉,畢竟周邊高樓林立,已失去登高瞭望作用。兒童遊樂場也沒有了,然而附近的大巴窯6巷組屋樓下還保留了一個沙地龍頭遊樂場。順道一游,近看其實同中有異,配合組屋樓下空間,龍身縮短龍頭變大,鐵架納入了混凝土支柱,貼上馬賽克,成為流傳後世的時代標記。

大巴窯公園裡池塘與石橋依舊。

瞭望美好憧憬

實里達上段蓄水池公園充滿未來感的火箭造型,呼應同年的登月熱潮。

在高樓不那麼普遍的年代,登高望遠很受歡迎,在公園裡建造瞭望塔也流行一時。同一時期的四座瞭望塔,除了大巴窯公園還有實里達上段蓄水池公園、裕廊山、裕華園。

實里達蓄水池最早由英殖民政府建造,隨著人口增長不敷使用,展開大型擴建工程,1969年正式開張。標誌性瞭望塔也是這時期的傑作,充滿未來感的火箭造型,呼應同年的登月熱潮。

同齡朋友大多都有在堤壩上奔跑的回憶,小時候提起實里達就想起長長堤壩與高高火箭,不另作他想。1986年另建了一處實里達下段蓄水池,原本的實里達蓄水池也在1992年改稱實里達上段蓄水池。

堤壩上一步步走過童年。

18米高的瞭望塔,至今還可登臨其上,放眼波光瀲灩,輝映天光雲影。黃昏時分格外浪漫,也是拍攝婚紗照與網紅照的熱門地點。

實里達瞭望塔上俯瞰蓄水池。

四座瞭望塔中以裕廊山最沉寂低調,當年卻最是形象高大。裕廊山是全裕廊地勢最高的地方,60年代末發展為休閒景點,也在這裡接待各國貴賓,鳥瞰裕廊工業區開發情況,因此又稱貴賓山。到訪過的名人包括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等,也在公園裡種樹留念,所以這裡又稱名人園。

裕廊山瞭望塔曾接待過無數國際貴賓。

18米高的瞭望塔屹立山頂,1970年落成。有別於同期的一柱擎天式高塔設計,圓筒形建築自成一格,三層建築里有餐館與冷氣接待室,第四層是觀景天台。除了接待貴賓,也是平民百姓登高賞景的休閒去處。

半世紀後再次登臨,裕廊山早已風光不再,瞭望塔依然守在山頭。空蕩蕩的建築冷清落寞,餐館與接待室都已不復存在。沿著螺旋形坡道一路向上,重拾當年趣味,放眼大片港口景觀龐大密集,繁榮與建設卻已司空見慣,不再吸引遊人的目光。公園裡的名人名樹兀自茁壯成長,青蔥茂盛,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1970年的裕廊山,瞭望塔各層遊人如織。

消暑嬉水憶趣

早期的公園不外是花草樹木結合景觀設計與遊玩設施,池塘水景是一大吸引力,天然海邊當然更好。然而新加坡四面環海,可以玩沙嬉水的公園卻不很多。

小時候的海邊都在東部,樟宜太遠難以常去,離家較近的是加東。1931年開張的加東公園是本地最早的公共海水浴場,築有長長防浪堤向海面延伸,遊人可在堤內安全嬉水,曾是很受歡迎的海灘勝地。

公園裡椰樹成排,也是舉辦嘉年華會、現場演出等的熱門地點。70年代開始填海工程,海岸往前推,沒有了防浪堤比較不適合游泳,我們家卻依然不時到訪,在沙灘上玩沙嬉水,公園裡也可以盪鞦韆,坐蹺蹺板。隨著東海岸公園大道的興建,最後的一線童年海灘也被完全填滿,塵土飛揚,從此不再問津,記憶煙消雲散。

直到近期公園裡一棵彩虹樹在網上走紅,又想起老地方。公園目前圍起一部分進行地鐵工程,更是少有人跡。草地上的彩虹桉樹高聳吸睛,此樹在成熟過程中,樹皮會陸續變色脫落,展現不同顏色,吸引遊人拍照上網分享。

公園裡的另一看點是英軍留下來的丹戎加東炮台遺址,建於1879年防禦外侵,1901年廢置後長埋地底。公園旁邊的炮台路正是得名於此,早期遊人紛至沓來竟未曾察覺,2004年重建天日,特別整理出一個角落豎起牌子供展示觀賞。

失去了加東海邊之後,游泳改到公共游泳池,少了公園的樂趣實在興致索然。直到有能力自己搭車出遊已經是中學時代,同學們相約去里峇峇利游泳池。後面是福康寧山綠意盎然,周邊有國家劇場與水族館增添出遊氣氛,當時的克拉碼頭還沒有翻新重建,天橋直通亮閣,80年代的哈日人氣商場。

市區變遷,泳池在2003年關閉空置,近幾年來福康寧山大事翻新,前里峇峇利游泳池終於也變成了公園,納為福康寧山腳的Foothills。泳池原有的建築保留修復,用作咖啡座、商店、展覽空間和公園辦事處。

剛在今年遷入的Tiong Bahru Bakery Foothills,店面設計巧妙引入泳池元素如救生台、救生圈、泳池條例等等,變身懷舊時髦空間,原本的水池填成一片草地,正好作為野餐園地。曾經的閘門與售票處還在,卻已不再圍起,開放式格局連接到外面的朱比麗花園,空間開闊,新穎活潑。往前再探,建設工程還沒結束,對面的亮閣已被夷為平地。漸行漸遠,關於泳池的陳年往事,再也沒有人提起。

Tiong Bahru Bakery Foothills,設計巧妙引入泳池元素,呼應前里峇峇利游泳池昔日回憶。

文:黃匡寧(作者提供照片)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