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是冠病疫情暴發後的第三個情人節。
這三年來,國際航空旅遊受阻,許多分隔兩地工作和生活的戀人,被迫長時間分開。隨著新加坡與越來越多國家開通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簡稱VTL),一些情侶久別重逢,一些戀人則因各種原因,持續承受著異地戀的煎熬和挑戰。

受詢的專家和相關互助小組指出,疫情期間因失戀求助的個案呈上升趨勢。專為新加坡失戀者提供幫助的面簿互助小組「Singapore Breakup Support Group」於2019年成立。該小組指出,疫情期間有更多人向他們求助,每周平均從2020年的一到兩人,增加至2021年的四到八人。
在網上開設情感諮詢服務平台「Steps to Happyness」的情感專家鍾佩文(35歲)受訪時也說,2020年4月病毒阻斷措施實行前,在她四年半的執業過程中,有32名因異地分手的客戶向她求助。不過,單單在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的一年裡,這個人數就暴增至110人。
面對異地戀的挑戰,一些情侶無疾而終,一些則展現鬥志堅持到底。在情人節之際,《聯合早報》訪問三對情侶,聽他們分享異地戀故事。情感專家鍾佩文去年成功挺過16個月的異地戀,與美國籍男友完婚。身為過來人的她也會從自身經歷出發,針對三個個案提出專業意見。
個案1:"我沒想到戀情能持續到現在」

21歲的夏琳(上圖),與25歲的朱爾斯,一個在新加坡,一個在馬來西亞。拍拖4個月,卻要分離22個月,分隔兩地的他們,身邊出現異性朋友時難免讓彼此心生疑慮。他們如何度過近2年無法見面的日子?
個案2:「什麼時候才能再見?」

「什麼時候才能再見?」 交往近3年,卻相隔7779公里,每月情書風雨不改,迄今已交換40多封。15個月無法陪伴在彼此身旁,陸易文(26歲)和張凱軒(27歲)的戀情,考驗他們的耐心、毅力和愛。兩人期盼能重逢的那天。
個案3:「整個過程如同對著一個樹洞喊話」

「我對他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即使他有1000個女性朋友都無所謂」。是什麼讓遠在英國的林佳敏(24歲)無條件地信任在新加坡的男友蘇子傑(23歲)?第二次成為異地情侶的他們,擁有什麼獨屬於他們的「滅火機制」?
文:葉俊穎、林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