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慮到全國職工總會(NTUC)與人民行動黨的緊密聯繫與共生關係,政府有意援引《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相關條文,把全國職工總會列為「具政治影響力」的機構。
內政部星期四(7月11日)發文告作此宣布,令人意想不到。

(聯合早報)
職總被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Politically Significant Persons)之後,每年必須向內政部屬下的外國關係與政治信息披露註冊處,申報所獲取的1萬元或以上政治捐款,以及與外國機構的關係。
內政部說:「這些透明度的要求,將降低職總成為外國干預目標的風險。」
言外之意是,全國職總有被外國勢力滲透,並通過它發揮政治影響力的風險,難道政府已經看到一些叫人擔憂的跡象?
全國職總領導新加坡的職工運動,與政府以及僱主長年保持著一種良性的勞資政三角關係,是新加坡成功故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新加坡體制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確是具有重要的政治影響力,秘書長也算是個部長級的領導。

(聯合早報)
所以,這突如其來的宣布,有點像是告訴我們:
榴槤是有刺的,椰子樹是熱帶植物一樣。
內政部屬下的外國關係與政治信息披露註冊處處長經評估後認為,考慮到職總與人民行動黨的緊密聯繫與共生關係(symbiotic relationship),依照《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簡稱FICA)對職總採取對應措施,符合公共利益。
職總可以選擇在14天內向當局陳情,職總也可在被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後,向內政部長上訴。
所以,內政部是考慮到到「職總與人民行動黨的緊密聯繫與共生關係」,才作出這樣的決定。這樣的說法,就很難理解。人們難免要作出這樣的解讀:
職總有必要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劃清界線。
全國職總每年的五一勞動節集會是個重要的政治場合,國家領導人在會上發表政策性演講,與國人坦誠布公談論眼前課題,也預示新加坡未來的發展方向。
李顯龍最後一次以總理身份在今年的五一勞動節集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強調,社會凝聚力、長期規劃,以及政治穩定和信任,這三個必要條件將來仍會發揮重要作用。

李顯龍最後一次以新加坡總理身份參加2024年職總五一勞動節集會,許多職總會員和工會代表在散會前與他合影,不少代表還送上飽含謝意和祝福的紀念品。(聯合早報)
李顯龍這個重要演講,像以往一樣肯定職總與政府的共生關係。
內政部和人力部答覆媒體詢問時確認,職總只須滿足當局對透明度的要求,當局沒有禁止或限制職總的活動。
除了政治人物和政黨,目前被當局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還有公民組織東協人權機制新加坡工作組(MARUAH)和論政團體「思考中心」(Think Centre)這兩個機構,以及商人陳文平。

商人陳文平今年2月被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聯合早報)
陳文平今年2月26日被列入名單,當局評估,陳文平有可能受外國勢力影響,並願意促進對方利益,而他所從事的活動是為了在本地推進一些政治目的。
陳文平的例子在新移民社群里引起不小的反響,他跟其他人權組織、論政團體一樣,並非政治人物也非政治組織,當局擔心他們受到外來干預,而在本地發揮政治影響力還可以理解。
與行動黨保持著共生關係的職總成立於1961年,當時是非左翼工會的聯合組織,最初旗下只有12個成員。目前職總成員包括58個工會、七個行業協會、七個社會企業,以及其他企業合作夥伴。
本來就具有政治色彩的全國職總被列入「具政治影響力」名單上,可能模糊了人們對有關法令的理解。
內政部的文告留下了更多疑問,全國職總今後應該繼續跟執政黨加強共生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