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名為「女生數學」的神邏輯近日在網絡上爆火,被指讓女生找遍藉口來將自己的消費合理化,如少過5加元的物品等於免費?打折商品不買等於吃虧?退貨原銀奉還等於賺到?引起廣泛熱議,但也引起美化過度消費的擔憂。
根據《今日報》報道,「女生數學」(girl math)這個詞最早在今年7月份出現,紐西蘭一檔名為「Fletch, Vaughan & Hayley」的廣播節目「幫助」撥電進來的聽眾將他們的奢侈購物行為合理化時用到這個詞彙。
在某一集,一名聽眾來電要求節目用「女生數學」來計算一枚800紐西蘭幣鑽戒的價格。這名聽眾稱,她近期和丈夫分居,但她很「懷念戴鑽戒的日子」。
其中一名主持人表示,鑽戒是一種可以「持續一生」的資產,並認為如果聽眾把鑽戒傳給未來的孩子或後代,她就可以省錢。
「那枚戒指現在等同於打了五折,因為它有了兩個主人。如果孩子也有孩子,(價格)就會降到……33%?我們可以繼續下去,直到這枚戒指基本上免費為止 。」
「女生數學」迅速地席捲TikTok,截至目前,這個標籤在平台上的瀏覽量已經超過4億1080萬次。
儘管「女生數學」的概念並不成立,但這似乎引起世界各地年輕女性的共鳴,這一趨勢也很快流行起來。一名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女子山姆詹姆斯對於這種說法也是深有體會,她認為,任何低於5加元的東西都給人一種免費的感覺。
新加坡網紅Chloe Liem也發布相關視頻,以「女生數學」的方式合理化她以6100新元購買的梵克雅寶手鍊。
她在影片中逗趣地表示,如果要以「女生數學」方式計算手鍊的價格的話,必須以「每個四葉草為成本」來計算。
「如果一條手鍊的價格為6000新元,然後除以五,每個四葉草的成本為1200新元。相比之下,只有一枚四葉草的復古吊墜就要4050新元,如果一枚四葉草的成本為4050新元,那麼有五枚四葉草的手鍊應該要2萬零250新元。」
新加坡網紅Atiqa Dar則列舉幾個例子,包括:如果你現在想買一件售價50新元的連身裙,但等到打折至30新元才買,你就算賺了20新元;如果你去商店但不買任何東西,你就等於賺錢了;如果你買價值200新元的耳機,而且戴超過200次,耳機就等於免費;如果你沒有車但一直搭德士,你還是在賺錢;和朋友一起去昂貴的咖啡廳是一種治癒方式,但這比你去接受真正的治療還便宜,所以你算是賺到了。
雖然許多女生認為,「女生數學」是一種很新穎有趣的邏輯,但也有不少人批評這類邏輯其實是在美化過度消費,加深女性無法妥善處理金錢這個有害且具性別歧視的刻板印象。
摩根大通前股票交易員塗薇薇安向美國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指出,儘管她知道「女生數學」是個笑話,但她相信這和「說女人開車不好,有著一樣的道理」。
「這可能會延續這樣的刻板印象,也就是女性不擅長理財或數學,或者不認真對待自己的財務狀況。」
金融專家凱莉安溫格特在接受《商業內幕》訪問時說,她認為「女孩數學」實際上可以賦予女性做出財務決策的權力。
「如果女性用『女生數學』來證明支出的合理性,但又不會破壞她們的財務狀況,那是一件好事。它凸顯了一種財務責任,並且在實際上購買之前停下來思考購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