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而言,一百多年前的殖民史毫無疑問是一段恥辱史,因為外國列強的殖民活動,時至今日我們也依然被一些曾經的歷史遺留問題所拖累,簡直令人痛心疾首。對一個民族而言,被殖民是怎樣的一道傷疤,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感同身受。
不過,新加坡首任領導人李光耀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表示十分慶幸英國曾殖民新加坡,言語實在有些大跌眼鏡。

新加坡的獨立
李光耀算得上是一名傳奇人物,他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創始人之一,在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以後,以黨魁的身份順理成章成為了自治邦政府的總理。等到新加坡獨立以後,李光耀也就以國父的身份,享受到了來自人民的敬意。
作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其實是一名十足的戰略家,要知道戰略家這一級別的人才,放眼世界範圍也都是屈指可數,能夠獲得公認的如此頭銜,李光耀的遠見卓識也可見一斑。
這樣的一名傑出政治家,他的政治資本卻幾乎都是靠白手起家的,事實上,新加坡原本是馬來西亞領土的一部分,一直到1965年才正式獨立,這與英國又有著莫大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英國有過「日不落帝國」的名號,意思就是英國的領土以及殖民地遍布全世界,24小時接受太陽光的照耀。十分不幸的是,18世紀時期的新加坡也受到了英國的捕獲,也就成為了「日不落帝國」的一部分。
而等到二戰結束以後,世界範圍內又陸陸續續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很多殖民地都宣布了獨立,聯合國同樣也有意解放那些殖民地獨立,甚至還在法理上給予了殖民地獨立建國的權利。
也就是在這樣的機緣下,新加坡得以從馬來西亞分離出來,成為了一個有著獨立主權的全新國家。倘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建國也都歸功於英國所帶來的福音。

歪打正著的恩惠
僅僅是這樣歪打正著的恩惠,倒也還不至於李光耀這名偉大的革命者對此進行大書特書,其實英國殖民者在新加坡殖民期間帶來了不少好處,而在離開的時候卻又無一例外地保留下來了,也就成為了新生國家新加坡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石。
早年的新加坡為大英帝國製造物質以獲取利潤,後續又成為了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這個過程中英國毫無疑問獲取了不少的利潤,但在賺取這部分金錢之餘,英國人卻也是給新加坡帶來了更多的工作計劃,以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等到新加坡獨立以後,英國卻又將此前的那一系列工廠等物資、技術都留下了下來。

所以說英國毫無疑問是對新加坡有恩的,這些恩惠足以惠及新加坡整個國家平穩渡過探索期,並最終躋身亞洲四小龍的行列。
這也難怪多年以後李光耀都還是對英國是讚不絕口了,他說:很慶幸新加坡被英國殖民,對於他們的離開,要心懷感恩。
不過,在深思英國殖民者的優點的同時,相信大家也難免會想到一些其他的細節。

是的,在新加坡發生的這一系列情形,很容易就可以類比到我們國家的香港地區,如今香港也有不少屁股坐歪了的新一代,將曾經英國殖民香港的年代作為最美好的時代,並因此而引發不少的事端,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不管是香港青年甚至是李光耀,都是皈依者狂熱心理在作祟?
殖民與控制市場
這樣的情況自然是有的,在此就不得不說了,放眼世界,曾經被英國殖民的那些國家或者地區,大多都不怎麼討厭英國,只有法西斯等侵略者,他們長期遭人唾棄。這恐怕是因為英國的殖民本質是一種貿易行為,而日本的武裝入侵才是一種真正的侵略行為。
英國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正因為他們老牌,所以他們才知道一個殖民地的真正價值。

17世紀,英國出現了一名天賦異稟的經濟學家,叫做亞當斯密,由他所提出的自由經濟理論一下子就給英國經濟發展指引了一個方向,後來的英國每當入手一塊殖民地,都依靠市場機制的調節,將殖民地變換成了自己商品的傾銷地以及原材料的供應地,由此賺得不亦樂乎。
與英國的這類行為相反的是,日本這類也曾經有過殖民行動的國家,對待殖民地區卻始終是十分粗暴,他們基本上將殖民地當成一次性開啟的金庫,大肆劫掠。
有了這些前科,被殖民地區的人民自然會十分討厭那些胡作非為的殖民者了。其實也可以說,英國之所以會更受被殖民地群眾的喜愛,完全是因為他們通過思想腐化民眾,最終巧妙地奪得民意的結果。

但是對於一個國家、地區的統治者而言,儘管英國短期內帶來了經濟的發展,但他們那種「思想殖民」的方式可謂是遺禍無窮,所以,按理說只要稍微有些理智的統治階級,就不應該會對英國殖民者有太多正面的感情。
可是,作為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卻為何還能對英國人如此推崇呢?恐怕這當中依舊還是利益因素在作祟。
此前已經說過,新加坡原本是一塊屬於馬來西亞的土地,因為英國的殖民行動而遭受蠶食的,歸根結底也就是馬來西亞罷了,與新誕生的新加坡基本沒什麼太大的關聯,所以,李光耀才能無視英國殖民的種種惡果,轉而推崇他們所遺留下的諸多經濟遺產吧。

小結:
如此看來,李光耀對英國殖民者的感激之情倒也無可厚非,如果沒有英國人的種種鋪墊,新加坡的獨立也就難以發生,作為新加坡人,對英國殖民者道一番謝也未嘗不可。
在感嘆新加坡「好運」的同時,希望大家也能從英國殖民史當中讀取一定的教訓:思想上的腐化遠比其他行為上的腐化要遭得多,我們同時也要警惕生活中的一些思想麻痹,以免最終人生失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