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中年的男人,最怕的不是大肚腩,就是禿頭。
是啊,誰不想擁有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偏偏過了某個年齡,頭髮就是會無情地棄你而去,留也留不住。
慶幸的是,跟西方人比起來,我們亞洲人的禿頭問題還不算太嚴重。
根據脫髮治療平台Medihair針對全球47個國家展開的一項調查:
男性禿頭率最高的前五名都是西方國家——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美國和德國。
在亞洲居首的日本,僅排全球第23名;東南亞之冠泰國,則排全球第40名。
新加坡沒有參與調查。

過半是歐美國家。(Medihair網站截圖)21歲之前也可能禿頭
美國脫髮協會的數據顯示,95%的男性脫髮是因雄性荷爾蒙分泌過盛引起,俗稱「雄性禿」。
這是一種導致髮際線往後退、頭頂毛髮變薄的遺傳特徵,在西方人當中尤其明顯。
對二氫睪酮(Dihydrotestosterone,簡稱DHT)敏感的毛囊會隨著時間萎縮,並縮短每根頭髮的壽命,直到毛囊完全停止生長頭髮。
Medihair的研究也發現,西方人最愛吃的肉類和加工食品是「罪魁禍首」之一。
這些食品缺乏頭髮生長所需的維生素D、維生素B12和鐵。

別再梳了,已經沒東西梳了。(網際網路)
年齡當然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西方國家的平均人口年齡較大,因此禿頭率也更高。
數據顯示,85%的男性到了50歲,頭髮就會明顯稀疏;而25%的男性在21歲之前就會開始禿頭。
未成年就禿頭,也太慘了吧……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未老先衰」?
一點也不誇張,任何國籍的男性都難以倖免。就連男性禿頭率高達30.81%、排名全球第42的中國,也面對相同的問題。
據《澎湃新聞》報道,中國多達兩億人有脫髮問題,男性就占了1.3億人,其中以20歲至40歲的男性脫髮情況最嚴重。
若將中國男性禿頭的總面積加起來,足足有4725平方公里,相當於六個新加坡!

少了三千煩惱絲,煩惱卻沒變少。(網際網路)新加坡男人最捨得花錢治療禿頭
人的一生中,頭髮的每個毛囊會經歷20次的循環生髮,而每次長出的新發,會有兩年至七年的壽命。
如果不好好護理頭髮,每次長出的新發不到兩年就會脫落。經過20次循環後,毛囊無法再長新發,脫髮和禿頭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頭髮護理專家比爾克(Mark Birch)解釋,比起西方人,亞洲人往往面對毛質粗與重的問題,頭髮則面對油脂和敏感的雙重問題。
「新加坡的氣候潮濕,加上人們平時待在冷氣房,更要注意控制油脂。」
這點就不用擔心,獅城男人在頭髮護理方面可是很捨得花錢和花時間的!
美國製藥公司默沙東(MSD)針對五個亞洲地區進行的調查發現:
獅城男人平均每天花21分鐘護髮,改善脫髮問題的平均花費則高達310.90新元,遠超過馬來西亞、台灣、印度和菲律賓。
馬來西亞:297.70新元
台灣:226.10新元
印度:110新元
菲律賓:43.60新元
(難道是菲律賓的護髮療程比較便宜?還是菲律賓男人沒那麼愛美?)

設計對白:「醫生,請救救我的頭!」(聯合早報)光頭更顯男子氣概?
避免頭頂「寸草不生」的方法有很多,護髮療程是其中一種,但蟻粉可別誤信在頭上抹薑片或椰油這些偏方。
頭髮護理專家比爾克建議,從日常生活的幾方面下手:
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避免頭皮分泌油脂阻塞毛孔;
多吃魚類和豆類食品,為頭髮根部補充蛋白質;
睡眠充足,讓頭髮有時間自行修復;
戒煙戒酒,可避免頭皮毛細管收縮;
洗頭的水溫不宜過高或過低,40至45攝氏度最適合。
有趣的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也發現:
光頭的男性反而讓人覺得更有威嚴,更顯男子氣概。
禿頭的兄弟們,與其配一頂假髮,不如忍痛剃光剩餘的頭髮,說不定還可以增加一點陽剛魅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