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應對人口老齡化之道
新華社新加坡12月20日電(記者劉春濤)人口老齡化正成為一個全球問題,新加坡也不例外。按照聯合國劃分標準,新加坡已進入老齡社會,再有不到3年的時間,將進入超老齡社會,即21%的人口年齡超過65歲。
新加坡正從保持活躍勞動隊伍、退休保障、住房、原地養老等多方面,應對超老齡社會的到來,讓新加坡人不論年齡多大都能過上有意義和快樂的生活。
保持活躍勞動隊伍,提高退休和再就業年齡
在新加坡,正在工作的年長者隨處可見,如小販中心打掃衛生的工人、接孩子上學的校車助理、旅遊景點的導遊、計程車司機等。
新加坡努力保持活躍勞動隊伍,例如通過逐步提高退休和再就業年齡,以及重新設計工作和培訓技能,支持年長員工繼續工作。
新加坡從2022年7月1日起,將退休年齡從62歲延長至63歲,重新僱傭年齡上限從67歲延長至68歲;到2030年,退休年齡逐步延長至65歲,重新僱傭年齡上限逐步延長至70歲。
新加坡的退休與重新僱傭政策規定,當員工到了退休年齡,僱主如果無法提供重新僱傭選擇,就必須支付僱傭援助金。配合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上限在2022年7月1日各調高一歲,僱傭援助金的最低和最高金額分別上調到6250新元和14750新元。
新加坡人力部表示會繼續與多方合作,檢視新加坡的退休和重新僱傭政策,確保想繼續工作的年長員工可以被雇用。

圖為新加坡城市景觀
增加儲蓄和補助
新加坡養老資金來源是以個人為主,政府給予補助。為進入超老齡社會做準備,新加坡人力部一直研究如何幫助新加坡人有足夠的存款退休。為此,政府已推出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入息」一般指收入)和就業入息補助計劃,幫助長壽和低收入的新加坡公民應對養老。
中央公積金(簡稱「公積金」)是新加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公積金幫助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預留資金,為退休打下堅實基礎。公積金下設普通帳戶、保健儲蓄帳戶和特別帳戶。新加坡公積金局將為符合條件的55歲新加坡人創建一個退休帳戶,以支持退休後的持續收入。
公積金局在2013年開始推行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時,規定1958年及之後出生的人,只要退休存款達到一定數額就會自動加入,而且在55歲時就要選擇計劃,到60多歲才能領到入息。最初的計劃有12種,後來簡化成三種。
2022年滿55歲的公積金活躍會員中,每10人就有約7人已存足基本存款。在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下,這些會員年滿65歲時,每個月領取至少約850新元的入息。
隨著新加坡人越來越長壽,新加坡政府還在進一步協助較低收入者增加養老儲蓄。在協助50歲至64歲的壯齡人士方面,政府也推出共同前進配套舉措,通過公積金花紅滿足他們的退休需求,這項配套的細節將在2024年公布。
除了推出面向五六十歲人士的共同前進配套舉措,新加坡政府也準備提升現有計劃,包括就業入息補助計劃、樂齡(一般指60歲以上)補貼計劃,以及退休帳戶配對填補計劃等,為較低收入者提供更多退休保障。
以房養老
新加坡以房養老形式多樣。新加坡的屋契回購計劃讓65歲以上的年長者可以根據年齡,選擇把部分組屋屋契賣回給新加坡建屋局。這樣一來,屋主便可繼續住在組屋,同時獲得額外的收入養老。該計劃涵蓋所有組屋類型、家庭月入低於1.4萬新元的年長屋主。
樂齡安居花紅計劃鼓勵家庭以大屋換小屋的方式,將現有較大房型的組屋賣出,轉購三房或更小房型的組屋。如果他們將售屋所得的最多6萬新元存入公積金退休戶頭,並加入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他們就可獲得高達3萬新元的樂齡安居花紅。該計劃適用於55歲及以上、家庭月入低於1.4萬新元的屋主。
公積金局公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有更多年長公積金會員通過屋契回購和樂齡安居花紅計劃將組屋套現,會員從2020年的2540人、2021年的2790人增至2022年的2860人,共計獲得2.02億新元的現金花紅及賣出屋契的現金所得,另外還有2.27億新元進入他們的公積金退休帳戶,兩者總計4.29億新元。
原地養老、改善社區養老環境
到2025年,新加坡預計每10名年長者中,就有8人可到住家附近的活躍樂齡中心參加活動。
新加坡政府在2023年10月發布的「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中透露,將通過樂齡新加坡計劃,擴大活躍樂齡中心網絡並提升服務。
報告指出,新加坡政府已逐步擴大護老設施,設立了更多療養院和樂齡護理中心,並且增加了居家護理服務。
新加坡已開始試行「安行街道」,未來會擴大至全新加坡的市鎮。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2023年3月宣布,準備在2025年底前,在部分地區推出更寬敞的走道,以及延長交通燈綠燈亮燈時間等措施,讓年長者和居民出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