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模式像投資 循環「回報」助更多特需人士

團隊在星耀樟宜的甘牌燒味(Kam’s Roast)辦構思分享會和問答活動,希望吸引特需家庭和善心人士加入計劃。(圖:受訪者提供)
像投資的模式、但初衷和重點仍在於行善;由前著名電視製作人蔡和平創辦的新加坡即食品品牌「秒妙SINSTANT」所構思新的社會特許經營模式,希望在召集善心者幫助特需人士的同時,也予以善心者一些金錢上的回報,鼓勵他們用這些錢繼續幫助其他人,形成一個積極循環。
這項計劃涉及三方:特需人士、善心者和「秒妙SINSTANT」。團隊的目標是設立一家餐飲店,售賣「秒妙SINSTANT」的即食品,店面全權由特需人士及其家人共同經營,「秒妙SINSTANT」團隊則從旁協助,並提供食材。

「秒妙SINSTANT」團隊會提供即食品。(圖:張慧仙)
團隊希望善心者或機構出資15萬元,這可以是一筆金錢、或是提供設備、或幫忙尋找店面等。
「秒妙SINSTANT」也會投入5萬元,並安排課程給特需人士及他們的家人,內容包括食品安全、如何保持環境衛生、了解「秒妙SINSTANT」的產品和一家店面的運營等。
創辦人蔡和平向《8視界新聞網》分享這個特許經營模式的出發點。「我想幫助特需人士,賦予他們能力,在不知覺之下 ,成就自己」。
也是「秒妙SINSTANT」團隊一員的社會責任組織Flour Power總裁楊旭吉說,很多時候,特需人士都有可能在就業方面遇到挑戰,例如工作機會少、薪金低、同事歧視等,而這個計劃就是希望直接提供特需人士一個工作機會,由他們自己去打理一間店,他們的家人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加入一起工作。

分享會上提供「秒妙SINSTANT」即食品試吃品。(圖:張慧仙)
另外,店面的所得收益會平分給特需人士、參與計劃的善心人士或機構,和「秒妙SINSTANT」,其中善心人士或機構和「秒妙SINSTANT」的部分所得會捐給慈善。這也意味著,慈善人士或慈善機構所作出的捐贈,有了「回報」。
楊旭吉說,這麼做是希望可以幫忙改善「捐助疲勞」(donor fatigue)的情況。

團隊在星耀樟宜的甘牌燒味(Kam’s Roast)辦構思分享會和問答活動,希望吸引特需家庭和善心人士加入計劃。(圖:張慧仙)
「這個模型有一點像所謂的投資,只是說我們的初衷點還是行善,就是說它有一個循環的模式,在經營特許經營生意的時候,他們所捐的款項會有一部分循環給他們,過了一個時期,他們可能循環夠了基金,可能還可以繼續幫助另一組特需人士跟家庭,不只是說他們出錢沒回報。」
團隊(10月31日)和(11月1日)特別在星耀樟宜的甘牌燒味(Kam’s Roast)辦構思分享會和問答活動,希望吸引特需家庭和善心人士加入計劃,讓計劃最快明年就落實、投入運作。
錯過分享會但有興趣的特需家庭和善心人士,可以通過手機號碼97201714或電郵[email protected]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