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循環水利用

2024年03月22日   •   2736次閱讀

新加坡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自 20 世紀 60 年代起便開發替代水源,如工業水。1998 年啟動的新水計劃採用先進的反滲透技術,將回收的廢水處理後供工業和混合回水庫使用。目前,新水約占自來水 5%,且質量超過國際標準。面對公眾對飲用回收水的牴觸,新加坡公用事業局通過教育和宣傳活動,將焦點從水源轉移到處理過程,採用正面詞彙,並與社區、媒體及早互動,以樹立對新水的信心。政府的積極策略和科技進步使得新加坡在水自給自足政策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當人們第一次訪問新加坡並在 YouTube 上製作相關視頻時,他們經常提到在那裡不能嚼口香糖。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一些糾正性的 YouTube 評論,稱嚼口香糖是合法的,但出售口香糖是非法的。但這引發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最近我了解到,新加坡 30-40%的水供應是回收的廢水,這一比例在不久的將來將增長到 55%。那麼,新加坡人實際上在飲用自己的廢水(雖然是經過處理的)嗎?這非常有趣。

新水的推出

新水是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在 2003 年首次引入水源的回收廢水品牌。顯然,所有的水都是通過地球的水循環進行回收的。但當你思考那瓶水在幾周前可能的位置時,你可能會有些本能的反應。因此,對我來說有趣的是,公用事業局如何使新水得到廣泛接受。

現代污水系統的起源 我們的現代城市污水系統最初是在 19 世紀作為一種公共衛生措施出現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倫敦的。重工業化和城市化正在污染水源,導致了 1832 年、1849 年和 1855 年的大規模霍亂爆發。隨後在 1858 年發生了極其嚴重的「大臭事件」,當時炎熱的天氣和泰晤士河中的人類廢物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惡臭。這種氣味或瘴氣被認為是上述霍亂爆發的原因。這最終促使倫敦當局指派約瑟夫·威廉·巴扎爾格特爵士承擔建立現代污水系統的極其昂貴的任務。這個系統起作用了,儘管當時人們對它的看法並不完全正確。

廢水處理概述

廢水是指水質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用水。它包括工業廢水,這種水通常在排放到下水道之前,根據規定在工業場所(如半導體工廠)現場進行處理。還有一種是市政或家庭廢水,來自住宅、學校、醫院和商場等地。這種廢水主要由三類物質組成:一是肥皂和洗滌劑;二是來自淋浴、水槽和洗衣的灰水;三是來自沖廁所的黑水,其中確實包括人類排泄的糞便和尿液。對於所有類型的廢水,都採用三種類型的處理方法之一:物理處理,如沉澱、篩選、過濾等,以去除懸浮固體;化學處理,即添加化學物質以去除固體、消毒和去除磷;以及生物處理,利用微生物去除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至可接受的水平。如今,所有污水都經過一定程度的處理。廢水處理廠可以通過一系列階段將廢水處理至一定質量。初級和預處理階段使用各種物理和化學處理方法去除懸浮固體。其次,是去除如氮等營養物質的二級處理。這種營養物質的去除變得越來越重要。之後是三級和高級處理階段,針對特定物質。如果想要將水用於飲用等目的,這些階段是必需的。美國至少有一半的水處理廠將水處理到二級階段。對許多城市來說,這已經足夠。然後,這種水被排放到自然水體中,如河流或湖泊。這或許有些浪費。例如,在缺水的加利福尼亞州,2018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1,407 百萬加侖的處理過的廢水(或稱尾水)被排入海洋或用於灌溉和工業。

水資源再利用的現狀與挑戰

這個州約有 35%的國內需求被浪費掉,而我們把這些水拋向大自然,甚至是海洋,儘管我認為那裡並不缺水。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非常顯著的原因是與飲用回收的廢水相關的「噁心因素」。一次又一次出現的關鍵短語是「從馬桶到水龍頭」。這個短語起源於米勒啤酒公司公關人員,首次出現在 1993 年《洛杉磯時報》的一篇報道中。這個短語在報紙媒體上迅速傳播開來。米勒啤酒公司創造這個短語是為了抗議當時南加州聖蓋博谷的一個再生水項目。但這對他們起了反作用,他們不得不撤回了這個活動。2000 年,這個短語在洛杉磯縣的聖費爾南多谷再次出現。自 1990 年以來,該地區的供水部門一直在建設一條管道,利用再生水來補給當地含水層。看似無爭議的項目正常進行,直到一位房主向報紙投訴稱該部門在毒害水源。《洛杉磯時報》每日報道那些飲用再生水的人發生的可怕事情。儘管已經投入了 5500 萬美元,詹姆斯·漢市長還是關閉了這個項目。類似的故事在佛羅里達州的坦帕灣和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亞哥也發生過。相鄰的橙縣每天接收 1 億加侖的再生水,而這些水都不用於飲用或自來水。嗯,這只是加利福尼亞的問題,對吧?鄰居們都很瘋狂。那麼,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澳大利亞,看看東南部昆士蘭州的圖旺巴鎮,這個擁有 9.5 萬人口的小鎮。該鎮從三個築壩集水區獲取水源,這些集水區在 2000 年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水平。在實施用水限制和需求倡議後,市議會發布了一份政策文件,提到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包括建造一個可飲用質量的再生水工廠。公眾迅速反對這一倡議,使其政治化。(註:再生水,是指經過處理後可重新利用的水資源,通常用於非飲用目的,如沖廁所、灌溉、工業用水等。)

社區對再生水項目的支持

六個月後,有 1 萬人簽署了一份請願書,反對水工廠,並創造了「Poowoomba」這樣的短語。一位管道工在當時表示,凈化水的問題以及他最大的擔憂是,飲用經過處理的污水對他和所有其他家庭的影響。他擔心因為沒有保證,完全沒有證據表明經過處理的污水中不含所有污染物。2006 年 7 月,圖旺巴就該項目舉行了公投,儘管旱情嚴重,仍有 62%的居民投票反對。項目被放棄。問題的關鍵就像水本身一樣清晰。再生廢水項目面臨的最大障礙不是技術或工程問題,而是社區的支持。現在,你可能會認為新加坡的情況不同。人們對政府有信任,或者他們順從政府的運作。亞洲的集體主義文化等等。但是,現實情況是新加坡舉行選舉。人民行動黨必須贏得這些選舉才能保持權力。他們不能簡單地鎮壓民意,否則可能會輸掉選舉。與世界上的許多其他城市化地區一樣,新加坡是一個水資源緊張的城市,依賴進口來滿足其大部分水資源供應。在之前的視頻中,我已經討論了新加坡的水問題,這些問題與其與鄰國和競爭對手馬來西亞的政治關係密切相關。所以我會跳過這些內容。重點在於,新加坡的地緣政治地位推動其開發新的水源,即「新生水」。「新生水」背後的系統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60 年代的一個產品——工業水。首次在 1966 年推出,工業水是非飲用水的替代水源,供應位於裕廊島以及裕廊-塔斯地區的工業運作。當時他們甚至試圖建造一個飲用水回收工廠,但由於成本原因而放棄。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環境部的政府部門繼續監控水過濾技術。

新水計劃的發展歷程

新加坡的新水計劃自 1998 年啟動時,其核心的反滲透技術在美國已有超過 20 年的使用歷史。新加坡政府在 2000 年在 Bedok 建立了首個原型示範工廠。經過廣泛的測試和培訓後,政府邁出了第一步,建設了三個這樣的工廠。新水的大部分最終被混合回水庫,而其餘大部分則用於工業或冷卻,而非飲用。據估計,自來水中的新水比例僅為 5%,因此市面上並無法購買到新水瓶裝產品。所看到的照片其實是公關活動的一部分。在向公眾推出新水計劃時,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避免像加州和澳大利亞發生的負面反響。在這些情況中,水務管理部門在推進項目時看似平常,卻對負面的公眾反應措手不及。

新加坡政府的水自給自足政策

新加坡政府將水資源自給自足定為了關鍵政策目標,並在最高層面頻繁討論此議題,獲得了政治上的支持。然而,即便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公眾仍然可能出現負面反應,正如澳大利亞的情況。人們可能更關心水質而非水量。公用事業局決定主動解決公眾的心理牴觸因素。在其公關活動中,關鍵目標是轉移公眾的焦點,從水的來源轉向水的處理過程。這並非易事,將複雜的反滲透技術簡化為外行人易於理解的內容頗具挑戰。但通過關注過程而非來源,他們能夠增強公眾對出水質量的信心。《海峽時報》上的文章讚譽新水系統是現代工程的傑作,是重大的技術突破,處於最先進水平。報道還提到,加州的水務管理人員正考慮採納新加坡的經驗。

新加坡水資源技術的突破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在水技術方面的成就令人矚目,甚至超越了美國。Pub 不僅關注水質處理過程,還通過大量數據來驗證水的安全性。在示範期間,Pub 在工廠內的七個地點進行了 20,000 項測試,檢測了 190 項物理、化學和微生物參數。針對新水(New Water)的超過 4,500 項測試結果表明,其質量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環保局(EPA)的飲用水標準。這些測試數據的洪流幫助說服了國內外政策制定者和專家的支持。

改變負面印象的策略

「廁所到水龍頭」(Toilet-to-Tap)的爭議凸顯了負面詞彙的巨大影響力。Pub 有意通過使用強調水資源價值的表達來重新構建語境,例如用「使用過的水」(used water)替代「廢水」或「污水」。這一策略旨在消除公眾的既定偏見,使他們逐漸接受這種水具有一定的價值。媒體文章也採用了類似策略,用「宛如新品」(good as new)等表述來強調處理過程和最終產品的質量。Pub 早早地與媒體和社區進行了互動,強調水資源回收在諸如美國等國家的成功實踐已有 20 年之久,並非新生事物。

早期的參與和國際交流

在推出新水之前,Pub 組織媒體成員赴美國等地考察水資源回收利用的情況,例如亞利桑那州的橙縣。這些活動促使媒體撰寫關於水資源回收在美國已是社會常態的文章,並在本地電視台播放相關紀錄片。同時,Pub 還安排與社區基層領導和商業團體的簡報會,以避免誤解。有趣的是,新加坡的半導體行業也早早地參與了這一過程。半導體製造需要大量的超純水,他們此前從未使用過回收水作為超純水的來源。Pub 與該行業密切合作,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專門的超純水(UPW)工廠。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8208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7695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5130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495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4446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