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加坡為據點,與達爾文推出《進化論》的華萊士

2024年08月17日   •   4446次閱讀

1858年7月1日,英國的自然科學學術權威倫敦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首次發表了一篇分別由兩篇論文集合而成的論文。一篇是由已具盛名的自然科學家達爾文寫的,另一篇則是由當時才34歲的華萊士從東南亞寄去倫敦的。自然科學界認同了兩人從不同地域、觀察和研究方向,一起提出了物種的起源和演進的理論。之後達爾文在15個月後出版了轟動自然界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推出了知名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華萊士則繼續以新加坡為據點,到東南亞各地漫遊收集標本。說起達爾文幾乎是家喻戶曉,但華萊士則是「物紅人不紅」。華萊士和新加坡又有些什麼淵源呢?

▲1858年達爾文與華萊士共同發表進化論的雛論(圖源:網際網路)

倒霉的早年經歷

阿爾佛·羅索·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於1823年誕生於英國威爾斯的小鎮阿斯克(Usk)。華萊士家貧,自小愛讀自然科學家的海外遊記,但14歲就失學了。他29歲時和朋友結伴到亞馬遜森林探險,花了4年時間收集了無數動植物標本,打算帶回英國出售。不料回程途中船上發生大火,所有標本付之一炬。不過華萊士沒因為厄運而氣餒,一年半後決定再到神秘的遠東碰運氣。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新加坡當然就成了他的首選。

登陸新加坡

▲華萊士於1854年抵達新加坡(牛奶廠自然公園,華萊士步道的看板)

根據1854年4月19日《海峽時報》的報道,華萊士在18日乘坐蒸汽船博廷哲號(Pottinger)到達新加坡,開始他的遠東之旅。這次的旅程因為得到英國博物館的贊助,坐的是頭等艙,所以才在本地報章留下了記錄。華萊士上岸後到處尋找便宜的住宿和生活所需,因為一切開支都要自己想辦法。他很快就聯絡上了法國的天主教會,可以到偏遠的武吉知馬山的羅馬天主教堂(現在的聖約瑟教堂)住宿。這不但讓他省下了一大筆生活費,也讓他「如魚得水」地在武吉知馬山森林,開始了令世人驚嘆的昆蟲標本收集工作。

▲自1846年就已在武吉知馬的聖約瑟教堂(攝於2023年)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展出的華萊士收集的昆蟲標本

落足武吉知馬山

華萊士一上岸就開始收集鳥類和昆蟲標本賣錢。他還付了昂貴的入門費在圖書館參考和抄錄了不少自然生態的資料,一到了武吉知馬山就馬上展開了工作。華萊士工作勤奮,基本上每天清晨5點30起床準備要用的各類工具,8點早餐後出發,在森林裡呆到下午三四點。晚餐後休息到6點,就整理標本和文書等等到9點才就寢。他沉浸在武吉知馬山的多元化生態環境,才不到兩個月,在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片森林裡,居然就收集到700多個不同品種的甲蟲和昆蟲。

生物的隱形屏障——華萊士線

華萊士還不滿意當時收集的成果,他繼續以新加坡為基地,開始到馬來半島、婆羅洲、印尼,甚至遠至蘇拉維西島收集標本和觀察物種的演進和變化的問題。1855年他不幸得了瘧疾,就在砂拉越(舊名砂朥越)養病期間,寫下那篇曠世論文。兩大自然科學家在不同的時空和際遇,同時發現了物種演變的理論,成就了自然科學界同時發表論文的佳話。其實達爾文早在多年前就已悟出了物種起源的理論,受到華萊士論文的「激勵」,才趕工把論文寫好一起發表。因為達爾文的社會和學術地位比華萊士高得多,而且他也很快把多年研究的結果出版成書,所以坊間向來都只知道達爾文和《進化論》。

華萊士當年也沒爭功,還非常感激達爾文把他也當成進化論的共同發表人。華萊士繼續在東南亞活動,在離開英國8年後的1862年才回國。回國6年後也出版了他的著作《馬來群島》(The Malay Archipelago),闡述了他的物種地緣性理論。華萊士在書中總結了他所收集到的12萬5600多個標本,其中有10萬多隻昆蟲,700多個貝類,8000多只包括多個品種的天堂鳥的鳥類標本,上百條爬蟲,300多隻哺乳動物甚至大猩猩,數目和種類驚人,是當時世界之最!

▲華萊士的著作《馬來群島》(圖源:網際網路)

根據華萊士觀察所得,從印尼的龍目島(Lombok),繞過蘇拉維西島西部到菲律賓,似乎有一道隱形的天然屏障,把自然界裡的動物分隔兩邊。就算只是隔了區區幾十公里的海域,兩邊的動物都截然不同。就算是同屬同種,也個別演變出不同特性的亞種。由於這個對生物地理學非常有價值的發現,自然科學界把這天然屏障虛線命名為「華萊士線」(Wallace Line)以紀念他。現在我們明白是因為在幾百萬年前地殼大陸漂離把物種分開所使然。

▲解釋「華萊士線」的製圖(攝於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

華萊士與新加坡

▲華萊士回國前攝於新加坡(圖源:網際網路)

在東南亞的8年里,華萊士在新加坡前後住了228天。在那本將近700頁的《馬來群島》一書里,說到新加坡的也有5頁。加上他的來往書信,已可為窺探當時新加坡的社會生活提供了不少資料。華萊士就住在老虎為患的時代和森林,幸運的是只聽過虎嘯沒遇過老虎。他也寫道:「(榴槤)像有杏仁味的牛油奶醬,混合了芝士、洋蔥、棕雪利酒等其他不協調的味道,它既不酸、不甜也不多汁,人們就是喜歡這種樣樣都缺一點的完美。」他是第一個詳細介紹果王的自然科學家。他一上岸就感嘆新加坡的生活水準很高,旅店、交通、膳食樣樣都很貴。他剛到新加坡才兩周,就遇上了本地歷史上最大的福建幫和潮州幫的「五斤米」大暴動。武吉知馬是當時暴動中心之一,華萊士目睹了武裝的村民整裝出發的情形。

華萊士在本地的活動也帶動了自然歷史研究的熱潮,他於1913年11月7日在英國逝世,本地的報章登載了這一消息,肯定了他和達爾文共同提出了物種起源的理論和他的學術貢獻。我國公園局近年來在牛奶廠自然公園裡修建了一條華萊士步道,讓大家可以跟著他當年的步伐,體驗一下在武吉知馬山尋昆蟲的時空。步道盡頭還有一個讓大家學習一些生物多樣化知識的教育中心。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早年也就在館前豎起了一座華萊士和他的助手阿里的雕像。2023年是華萊士的200歲冥誕,博物館還舉辦了一個紀念他的特展。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前的華萊士和助手阿里準備獵鳥的雕像

有一天經過布朗山附近,驀然看到了一條華萊士道(Wallace Way)。該路是在1954年命名,看來也是為了紀念這位多才多藝的自學博物、地理、人類及生物學的插圖畫家、探險家阿爾佛·羅索·華萊士的。

(作者為本地電子工程師)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37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