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幸擔任新加坡DNA探索課程的帶隊教師,去新加坡進行遊學訪問。此次訪問,讓我對新加坡這個國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其中最重要的感受之一就是新加坡的公民教育非常到位。
新加坡是一個國土面積小、自然資源稀缺的國家,這就成為新加坡國民珍惜自然環境的內在動力。新加坡的公民非常愛國。給我們做導遊和講解的老爺子自稱是新加坡的「土人」,他的父親是位華僑。在聆聽他的講解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對自己國家的熱愛。不僅是他,8月7日是新加坡的國慶節,當我們7月中旬遊走於新加坡的大街小巷時,家家戶戶已經開始懸掛國旗進行慶祝。
據導遊介紹,在新加坡所有教育階段,種族平等的理念是深入到骨髓里的。眾所周知,印度尼西亞發生過反對華人的暴亂,當時也波及到了新加坡。而當時新加坡對這件事情,做了比較合理的處理。之後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種族平等日,這一天,學生們會穿著各自民族的服裝,來到校園,學校會組織相應的慶祝活動,讓學生們能夠接納彼此文化的差異,讓學生學會對不同文明的寬容與理解。

新加坡如此強調公民教育,培養出合格的公民就不是什麼難事了。我了解到,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另外一個成功秘訣,在於新加坡的教育能夠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新加坡沒有高中,在初中階段的第三年會實現學生分流,一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會進入類似於高中的教育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像大學預科一樣,培養研究能力,做出研究成果,為升入大學做準備。
而對於另一部分大多數學生,則培養他們一項職業技能,或者專業技能,為之後的工作或者考入專業大學(體育、藝術等專業大學)做準備。這樣,在這個階段的教育中,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會得到發展。在這種因材施教的情況下,更容易實現公民教育的普及與推廣。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還體現在這座城市無處不在的圖書館裡。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小型圖書館,每個圖書館都可以與新加坡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我們在參觀新加坡圖書館時發現,幾乎每層都是人滿為患,新加坡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熱愛閱讀的公民群體。
總之,新加坡的公民教育體現在方方面面的細節上,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鑑甚至推廣。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取其所長、融為己用,自然能讓我們的公民教育邁上一個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