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榴槤鳥」是神馬鬼?吃的?玩的?還是新物種?
榴槤在新加坡絕對是真香般的存在...
第一次聽到榴槤鳥就想到了吃..
畢竟第一次遇到吃烤鳥蛋...
居然是鴿子蛋和鵪鶉蛋...
而新加坡的榴槤雞,也確實是真香的存在...

(圖:來源自網絡)
成品就是這樣的存在...


(圖:來源自網絡)
榴槤雞是用榴槤、雞製作的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餚,屬於粵菜系。此湯補而不燥,而且性質溫和,還具有多種食療功效,包括補血益氣、滋潤養陰,適合不同體質的人飲用。
此菜做法簡單是菜譜里的常見菜,做法屬燉菜類,是藥膳偏方,具有多種食療功效,但因熱量偏高所以不宜多食。
...
那麼榴槤鳥是不是也是如此殘忍的存在呢?

(圖:來源自網絡)
放心!
沒那麼殘忍...
是醬紫滴!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被發現有這麼一種鳥類的蹤影,這種鳥類的臉上像似塗上一塊榴槤,因此被攝影師俗稱為「榴槤鳥」。

(圖:來源自網絡)
其實呢,這種鳥的學名是「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以前被稱為「蒙面珩」(MaskedPlover)和「直翅珩」(Spur-wingedPlover)。
是澳大利亞較為常見的鳥類之一,尤其在北部和東部地區。白頸麥雞大部分的時間在地面上尋找食物,如小型的昆蟲。

(圖:來源自網絡)
白頸麥雞是鴴科家族中體型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一員,約35厘米(14英寸)長、370克(13盎司)重。本種有兩個亞種,最近被認為可能是兩種不同的物種。澳大利亞北部亞種頸部為純白色,肉垂很大為黃色。南部和東部亞種頸部有黑色條紋,肉垂相對較小。

(圖:來源自網絡)
至於成為「直翅珩」(Spur-winged Plover),這是因為它們的翅膀關節上,有著用來攻擊其他動物的銳刺。

(圖:來源自網絡)
如今在濱海灣花園被拍攝到的「榴槤鳥」,有推測是新加坡動物園出來溜圈滴!
據鳥類生態學研究小組數據,多年來,「榴槤鳥」的數量有所增加,而一名鳥類愛好者的報告顯示,2013年曾觀察到多達18隻的鳥群。
這些鳥類現可輕易在新加坡萬禮(Mandai)、實里達、 丹絨禹(Tanjong Rhu)和中央集水地帶附近找到。
...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是否在新加坡見過「榴槤鳥」...
這是新加坡生態的體現,不是餐桌上美食的體現哦!
